加入康諾特的遊騎兵:在愛爾蘭從軍 1878年
2012年11月15日,由中國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遼寧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廣東省美術館、河南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等6家博物館與美術館和英國曼徹斯特大區博物館聯盟、國際巡展聯盟、貝裏藝術博物館等3家機構共同主辦的“走向現代——英國美術300年展”將在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開幕。
這將是國內首次全面展現英國歷時300年的美術發展狀況。80件展品包括油畫、版畫、水彩、素描和雕塑,來自英國西北部以曼徹斯特為中心的18家博物館和收藏機構。由於工業革命的巨大影響,此地區的藝術發展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這使得富有的製造商與商人們能夠資助和支援藝術家的創作,同時他們也能大量收藏優秀作品。展覽將對18世紀中期到今日的英國繪畫發展情況進行全方位綜合性考察。展覽分為六個單元,包括:英國人的面貌、作為觀察的藝術、自然風光、講述故事、詩意的想像和現代主義。在這些單元中,既會展示先鋒派畫作,又會展示傳統繪畫作品;既囊括了主流藝術畫作,又囊括了反叛傳統的藝術作品。展覽也將網羅不同的繪畫流派,從傳統的歷史和宗教主題,到肖像畫和風景畫(這是英國藝術中最為人熟悉的兩大類型),再到捕捉普通英國人日常生活片段的“藝術白話文”。
英國歷史上致力於改革傳統藝術創作方式的藝術家往往獨立於傳統藝術觀,有個體獨特性的視角,雖然改革可能帶來令人費解、難以闡釋的藝術發展類型,這一變革仍然是獨一無二的表現力。這樣看來,美術給人們生活帶來的震撼堪比知識界、文化界及政治界的影響。而在這一變化階段,英國也逐漸成為現代國家,這並非是通過徹頭徹尾的革命鑄就的,而是通過充滿激情、具有非凡特質的個體,他們自身屬於反傳統宗教或政治觀的一代,帶領全國人民向前推進偉大變革。英國的現代化進程也是英國從狹隘的島國走向國際化的過程。所以應該説,現代英國藝術所走的道路既是民族的,又是國際的。而這也正是可以引起國內學術界將中國美術的現代化進程與之對照並探索其發展的絕佳例證。
展覽屬於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舉辦的“藝述英國”活動之一。在北京的首展時間持續到12月21日,之後還將在1年的之間內在瀋陽、南昌、廣州、鄭州和長沙等5個城市巡展。
精品提前賞析:
黃色背景的女人頭像 布上油彩 32×23釐米
作者:盧西安·弗洛伊德(1922-2011年) 繪于1963年
盧西安·弗洛伊德的這件傑出的、真人大小的無名中年婦女頭像,造型洗練,雖然在作品中完全沒有任何有關主人公所處環境及境況的暗示,但觀眾卻能確鑿無疑地感受到主人公的身份,實在堪稱傑作。畫作呈現了在工作室中,畫家和模特經長時間辛苦工作磨合後的成果,甚至流露出畫家與模特在物理空間與精神上的互動交流,彰顯出一個活生生的人。正如弗洛伊德在論述他觀察人體的方法時所言:“對於根源於生命的工作,我從未感受到束縛,恰恰相反,我感到可以更加自由地創作。而憑藉記憶創作時,會因為受到桎梏而無法做到。我希望我的作品是真實的、深刻的,而非膚淺的。”另一次,這位藝術家把“想像”和“真實”作了區別,“真實含有要揭示對象內在本質的因素,如果某個東西是真實的,那它就不僅僅只是看上去那麼回事而已”。
春天的早晨:哈弗斯托克山 布上油彩 100×130.5釐米
作者:喬治·克勞森(1852-1944年) 繪于1881年
《春天的早晨,哈弗斯托克山》被認為是卓越的進步畫家喬治·克勞森的早期傑作之一。畫中描繪了這樣一條道路:從倫敦中心緩緩向上,通向一度是其郊區的漢普斯特德鎮,在這條設計簡潔、優美的大道兩旁,排列著19世紀下半葉修建的寬敞大宅。畫面的右端遠景將建築師圖倫在1869-1873年期間設計建造的羅斯林山聖斯蒂芬教堂的大部分展現了出來。
出現在畫中的各色人物出身於維多利亞時代社會的不同階層,在前景的婦女身邊帶著一個衣著華麗的孩子,一望便知其出身高貴。另一名婦女坐在長凳上,凝望著眼前的這一幕。在不遠處第三位婦女是一位來自社會下層的窮苦人,正在買花。在右側,一群勞工正在整修路面,其中一個正費力地用鶴嘴鋤翹著鵝卵石,其他幾個靜靜地站在一旁。作為一幅社會實錄畫作,喬治·克勞森的這幅作品從福特·馬多克斯·布朗繪製的一幅描繪實用主義盛行社會的大全景圖中受益匪淺。布朗所繪的名為《工作》的畫(曼徹斯特博物館及美術館)繪製于1852至1863年間,是在不遠處的漢普斯特德鎮的另一端創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