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最大“海歸藝術家”作品展將亮相中華世紀壇

時間:2012-09-11 10:01:09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藝訊>

潘公凱  《仲夏之夢》 2010年

2012年9月10日至20日,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藝術中國、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美術家協會主辦,華協國際珍品貨運服務有限公司、北京華商仕嘉投資顧問有限公司、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協辦,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藝術總監勾霞擔任執行策展人的“融匯•拓新——海外歸國藝術家繪畫作品展”將在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展出。

自從1887年李鐵夫進入英國阿靈頓美術學校學習油畫,一百多年來,無數美術學子負笈泰西和東洋,登臨繆斯廟堂,探索光影奧秘,擁抱人文主義觀念。今天,當我們仰望20世紀中國美術的星空,林風眠、徐悲鴻、吳大羽、劉開渠、顏文樑、呂斯百、常書鴻、吳作人、張充仁、龐薰琹及吳冠中等名字熠熠生輝,這些當年的留學歸國美術家譜寫了20世紀中國美術史最燦爛最輝煌的篇章。

譚平 《無題》 2011年

改革開放後,我國海外留學掀起空前高潮,如今大批20世紀80年代出國學習的藝術學子已經化蛹成蝶,成長為羽翼豐滿、甚至享譽世界的藝術家。他們不僅是中國當代藝術的中堅力量,而且長期活躍在當代國際藝術舞臺,為提高中國藝術的國際地位貢獻了巨大力量。

本次展覽是參展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歸藝術家作品展。從當代海歸藝術學子中選擇出33位優秀藝術家,共呈現出他們的94幅代表性作品。他們最早的于上世紀80年代初赴海外深造,最年輕的則在新世紀以後走出國門,留學的國家包括美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奧地利、俄羅斯、日本、南韓等,足跡遍佈世界幾個大洲。海歸藝術家既是中西文化衝突最深切的體驗者,又是中西文化融合最先鋒的實踐者。而20世紀80年代後的留學歸國美術家則以更加開放的胸懷和更加廣闊的視野,深入探究西方藝術的本質,全面吸收西方文化的營養,因而他們的創作帶有更加鮮明的跨文化和超民族主義特徵,換一句話説,新一代留學歸國美術家從更深層次和更高水準實現了中西文化融合的理想。

陳丹青  《王羲之與董其昌》 1998年

20世紀80年代後留學歸國美術家正處在藝術創作生涯的盛期,他們的創作是中國當代藝術版圖重要的組成部分。這次展覽選擇的作品或是藝術家們在國外時的創作,或是近幾年回國後的新作,都是他們在某一階段的代表作品。在這些作品上可以看到時代的印跡,社會的變遷和不同文化之間的融匯與拓新。在全球語境下,中國藝術將如何發展?中國藝術家將如何實現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的融合……這些問題,從他們身上我們或許能尋找到一些答案。

同時,藝術中國在其網站(http://art.china.cn/)上推出本次《融匯•拓新——海外歸國藝術家繪畫作品展》的大型專題,其中包括海外歸國藝術家介紹、作品圖片以及對參展藝術家的系列訪談和沙龍對話節目,在視頻中他們將講述自己在海外留學的經歷,在中西文化之間創作的感受,自己在藝術創作上的艱辛故事,以及對中國藝術發展和藝術教育等問題的思考和展望,歡迎點擊觀看。

劉秀鳴 《吻的距離》 2009年

包林 《秋葵系列之一》 2009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