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烏魯木齊乃至整個新疆仍以風情畫為主,畫服裝、裝飾、生活場景,或是一些歷史題材的現實畫作,衡量畫家成功的標準是參加全國美展。
“40年代,著名畫家司徒喬、韓樂然等人來到新疆,推動了新疆美術的發展。在85思潮前,新疆的美術跟全國的美術同步,而且屬於前沿。85思潮後,新疆在接受西方當代藝術方面屬於邊沿地區,一下子落後了。”康書增分析。
多年來,孫葛教書、畫畫,她曾畫出《大風暴·黑舟》、《戈壁記憶》這樣一批對克拉瑪依油田的“記憶”的作品,從人類與自然的生存矛盾中去感悟生命,她也曾試圖將照片投影到吐魯番的古城建築上,後來發現美國藝術家夏蒙·埃蒂做過類似作品。
這次她參展的作品《腹地伸延》像是一個隱喻。“過去從新疆到內地,唯一與外面的聯繫是火車,現在我做成火車的形式,從"窗外"看出是南疆的風光。畫風比較粗野,表達一種粗獷的生命力。”
8月26日,在作家阿城主持的一場講座上,孫葛跟當地一個女記者爭論了起來。女記者發言,“除了劉小東的作品,這次展覽與講座沒有想像中的好。”孫葛緊張地奪過話筒,“現在的年輕人不了解在新疆辦一個當代藝術展覽,對於我們來説是多麼困難。我們在十多年前做過多種嘗試,都因為沒有資金而中斷了。”
1998、1999年,孫葛曾想邀請內地的藝術家過來交流。她不斷和企業洽談溝通,尋找合作機會,最後都沒有成功。後來在新疆另一位藝術家牛軍的努力下,2002年終於做了一個展覽。對於孫葛來説,這是非常難得的起步,可惜無法延續。“辦當代藝術活動需要資金,不像傳統架上繪畫那樣挂起來就行。以前新疆本地沒有那麼多資金。”孫葛的丈夫、藝術家李峻説。
本地藝術家、策展人曾群凱在論文《論新疆當代文化藝術生態建構的方式》中指出,新疆當代藝術發端為1985年的藍社畫會首展,從1987年“12人繪畫交流展”到2005年以孫葛為首的“3+8對一朵花微笑”新疆首屆女性藝術展,再到近幾年興起的7坊街創意産業,直至2011年7月舉辦的首屆新疆當代藝術節和2012年3月“三影敘事”昌吉州影像展。這27年間以烏魯木齊為主場地的大小展覽活動約58場次。但有業界人士指出,這些活動與新疆目前美術教育不成比例,各大院校都設立美術專業,就新疆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以及新疆藝術學院每年有千余名學生。“這些年的58場活動,遠遠未能滿足當下教育的需要。”
對於新疆的藝術氛圍,孫葛開了個玩笑,新疆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師朱東,現是清華美院讀研究生,他到新疆藝術中心看一個傳統的展覽,15分鐘就跑出來,“他已經在外面溜達一圈了,見過世面,自然受不了新疆的這種藝術氛圍。”
目前,在國內活躍的新疆當代藝術家有朱東、田寶珍、牛軍、郭徵明、夏建國等人。
“昨天講座上有人問邱志傑,這麼大的操作,如果張子康不在了,後續怎麼辦?好多藝術家都是自費來的。而且那麼多作品怎麼弄進來。不知道,只能看,但是我希望它能夠一直下去。”孫葛告訴南都記者。
張子康則認為,“展覽順利舉辦,不是我個人起的作用,是整個新疆發生了變化。這兩年國家給了錢,正好趕上(好)時期。”
自2010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後,新疆開始新一輪大開發大發展大建設,來自中央和全國對口支援省區的宣傳文化戰線的文化援疆行動也隨之展開。以廣東為例,從2011年起五年投入宣傳文化援疆資金1.12億元(不含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