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徐冰 邱振中 王冬齡:當代書法和當代藝術的三人對話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6-20 14:49:10 | 文章來源: 收藏·拍賣

“題壁”現場,左邊為王冬齡作品《般若波羅蜜心經》,右邊為邱振中作品藝術家王冬齡

左起為徐冰,王冬齡

邱振中

當代書法還是當代藝術?

——對話王冬齡、邱振中、徐冰

供稿:OCAT 編輯:小西

王冬齡,生於1945年生,江蘇如東人,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草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學院現代書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冬齡是一位傳統功力深厚的書法家。他的草書,不僅開拓了書法藝術的視覺經驗,也探索了由案頭書法向展示書法發展的各種可能性,探索了書寫行為的各種可能性。在用筆上,他從運指、運腕、到運臂乃至運動全身,都悉心嘗試。近年來,他全力以赴,專攻巨幅,著力於對身體與作品的生發關係的體悟和表現。

邱振中,生於1947年,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美術學院書法與繪畫比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美術館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紹興文理學院蘭亭書法藝術學院院長;潘天壽研究會副會長。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水墨顧問。1995-1997年任日本文部省外國人教師、國立奈良教育大學客座教授。邱振中是一位具有詩人氣質和極富思辨力的書法家。他志在傳統書法向當代藝術的轉化,通過擴展作品的造型題材,通過擴展作品的文字題材,為書法的創作,開闢了新的空間。

徐冰,1955年出生於重慶,1981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版畫係,並留校任教。1987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1990年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邀請為榮譽藝術家,移居美國。2008年回國,任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徐冰是一位出色的中國當代藝術家。文字,一直是他重要的創作主題。從《天書》、《新英文書法》到《地書》,二十多年來,他對文字的表現形式、它的意義和閱讀的關係,進行了不同層面的探索。字體的演進、字型的變化、字序的排列、字義的釋讀,都是促進書法發展的重要的因素。徐冰以其獨特的視野和表現手法,為觀眾開闢了一個“文字”的全新世界。

在中國當代藝術的格局中,書法,一直處於邊緣狀態。這與它在傳統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它關乎中國文字的起源和流變,指引著中國繪畫的發展方向,是中國文化乃至中國玄學的一個重要的載體。現代的學科分類,新的藝術理念的引入,切斷了書法與中國文化的整體關係,它的價值觀和美學趣味也屢遭質疑。但是,書法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門類,在今天社會中卻顯示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活力,冠以書法名義的各類學校、協會乃至商業機構和市場行為層出不窮,一片繁榮景象。是當代藝術出現了問題?還是書法家們對當代藝術不屑一顧?近期,在深圳OCT當代藝術中心舉辦的“書與法——王冬齡、邱振中、徐冰作品展”中,書法與當代藝術之間的關係得到了進一步的討論。

《收藏·拍賣》:王冬齡老師和邱振中老師的書法作品在書法界享有盛譽,而徐冰老師的當代藝術作品也早已得到國際認可,請問你們怎麼看待“現代書法”這樣的説法?如果你們認同這一説法的話,“現代書法”和傳統書法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是什麼?

邱振中:我想借一個故事來説明這個問題。實際上我們在談一種東西的現代風格的時候,這要求我們從不同的層面認識它,比如你看到某一幅畫,裏面讓你回憶起某種現代大師作品風格,如馬蒂斯或畢加索等,但實際上這幅畫並不是大師之作;還有另一種作品,看了以後你什麼都不知道,從來沒有見過的感覺,就像昆德拉講的“人性中從未被揭示的內容”,我認為後者是最厲害的藝術家。但是人們常常在談“現代藝術”、“當代書法”的時候談的都是第一種作品。

我再講一個故事,有一天在我們家幾個朋友在那裏坐著,突然我指著一張現代繪畫説“你們看看這種畫裏有沒有晉人的意味?”幾個朋友看了以後説確實有,如果我説的跟你們感覺到的這件事情是成立的,那麼這件事情太重要了。我們如果可以通過一件根本跟晉人根本沒有關係繪畫,重現了一種晉人的風格,這就非常厲害了,我們天天談復興傳統、要從發掘傳統,但我不知道人們是不是這樣利用過、發掘過、呈現過偉大的傳統?

現在我們可以回過頭來討論“現代書法”了,我一直很反對“現代書法”這個詞,為什麼呢?因為它把很多概念弄混了,我一直用的是“現代書法風格”。當人們掌握了一定的書法的一些規則和技巧,同時又有現代生存的體驗,這種體驗或許比較深刻,關鍵是你怎麼表現出來?這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就像寫古體詩歌,一旦不符合格律,你寫出來就不像古體詩,但也許你用古體詩又沒有辦法表現當下生活那種活生生的感覺。這些都不是我們真的需要的東西,我們需要的那個是能夠帶給我們既古老又新鮮,但是有一點從來沒有被塑造過的東西。

所以好的書法必須符合兩點:第一,它必須包含傳統中核心的東西,要做到這點已經非常難。第二點更難,作品中要包括傳統沒有的東西,如果僅談第二點那很容易,腳丫子夾一個筆隨便涂一下就可以,但是這兩點的共生非常難。

前幾天幾個朋友到我的畫室來,看我的抽象繪畫,其中有一位英國研究抽象繪畫的理論家,他問我在畫抽象繪畫的時候有沒有什麼標準?我説開玩笑説,“因為你是老外,所以我把我的第二個標準提到第一個,第一個提到第二個。實際上我説的是另一個問題:中國現代的抽象水墨要達到什麼樣的程度才是好作品?第一,筆墨的水準上必須達到20世紀的最高峰,藝術家的對手、目標或比較的對像是齊白石和徐悲鴻;第二,作品的圖形(形式),必須是在整個20世紀的抽象文化裏進行比較後,我們感覺是新穎的。這是我的理想和目標,否則做藝術有什麼意思?我的意思是,一件作品的標簽無論是現代藝術、當代藝術還是新文化等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剛才説的兩點標準。

王冬齡:我是中國美術學院現代書法研究中心主任,也就是説中國美術學院把“現代書法”作為一個學術的研究課題立項,並且快有十年的歷史,作為研究成果,我們做過幾次“書非書”國際現代書法展。振中兄剛才講他不太贊同“現代書法”這個名字,他後面加了兩個字,“現代書法風格”,但我們為什麼要要堅持“現代書法”四個字呢?儘管在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但我們就是要堅持,這是最高學府的學術機構的堅持,就是要約定俗成,在找不到比這個更好的名字之前我們就這麼做。

其實我從其他兩位藝術家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徐冰是一個觀念藝術家,所以他講,實際上漢字也好、書法也好,他是用這個來表現一種藝術觀念,他是要反應當下中國人性格的問題、文化的問題;振中兄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人,他在我們書法界應該説是理論造詣最深的,他又是一位優秀的詩人,所以他的作品是詩歌和書法結合起來的。我非常熱愛書法也是個優秀的書手,希望我的字能寫得像剛剛振中兄所講的21世紀的最高水準。

徐冰:我並不是書法家,雖然小時候父親逼著我每天寫一篇大字描紅。自從我做了《天書》這個作品以後,就和書法界發生了一些聯繫。因為書法界長期以來有關於文字、內容和和形式方面的探討。我早期作品《天書》實際上把字的內容徹底抽空,同時又保留中國字體的外形,給書法界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考角度。

本次展覽展出了從《天書》到《地書》的資料總匯,這實際是我一直以來對文字做的嘗試和實驗。我覺得比較有成績的是英文方塊字書法這個系列,實際上我是把中文和英文這兩個截然不同的書寫體和文化壓在一起,這有一點像包辦婚姻,不管合適不合適都放在一起。最後這個書法成了一種表裏不一的文字,或者是戴著面具的文字,它給你一個熟悉的臉,但是你真的叫不出他們的名字。我覺得作品真正的價值在於對現有的文化概念的認識進行挑戰。

《地書》這個作品實際上是源於我十年前的一個想法,有一次我看到口香糖上的小標誌,小標誌告訴人們吃完了口香糖的膠狀物要包在紙裏然後扔到垃圾筒,既然用這幾個標誌可以寫一個小的故事,為什麼不可以用成千上萬的小標誌寫一篇長篇小説,從那時候我開始蒐集這樣的符號和標誌。我蒐集標誌和符號不經過任何創造,因為收集回來的標誌都是在公共領域可以辨識的。經過了七年的實驗,這件作品今天終於可以和大家見面了,我期待這本書成為一本在世界各地出版都不用翻譯的書,並且是一本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書,閱讀並不取決於你教育程度的高低,也不取決於你是哪個文化體系。二十多年前我做了一本《天書》,這本《天書》誰也看不懂,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又做了一本書,而這本書是誰都看得懂。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