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2012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中國館將以極簡風格參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6-01 10:53:20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日前,威尼斯雙年展官網上顯示,參加第13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的中國國家館策展人和參展者已經確定。今年8月,擔任本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策展人的建築和藝術評論家方振寧將攜五位參展建築師和藝術家的作品亮相威尼斯。在接受早報記者採訪時,方振寧表示,此次展覽將試圖以極簡的方式來探討更本質的建築問題,因此展覽主題確定為“原初”(Originaire)。第13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將於2012年8月29日至11月25日在威尼斯舉行,這也是中國自2006年以來,第四次以國家館的形式參展建築雙年展。

  本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總策展人是英國建築師戴維奇普菲爾德(David Chipperfield),其所改造的柏林新國家藝術館為其在國際建築界贏得了卓著的聲譽,而他對於極簡風格的創造性應用也成為個人標誌性風格之一。奇普菲爾德為本屆雙年展定下“共同基礎(Common Ground)”的主題:“我感興趣的是建築師從建築藝術實踐到影響力、合作活動、經歷以及確定和實現我們工作的相似點過程中具有的要素。 

  展覽形式極簡主義 

  事實上,每一次威尼斯建築或者藝術展的策展方案的選定都會引發國內藝術界的極大關注。今年的策展方案的徵集到4月15日截止,而在方振寧看來最終獲選主要是因為“創意和展覽形式的單純性”。 

  本屆雙年展總策展人英國建築家戴維奇普菲爾德提出“共同基礎”這一概念,是希望此次雙年展能夠展現出一種有活力、相互聯繫的建築文化,在建築所涉及的精神與物質領域提出討論。作為本屆雙年展的總策展人,奇普菲爾德就是一個極簡風格造詣高超的建築師,他的建築風格和扎哈哈迪德截然相反,對流行的、討好大眾的當代建築風潮頗為不屑。在方振寧看來,奇普菲爾德的觀點和藝術密切相關1968年,第一個關於極簡藝術的展覽“原初構造”在特拉維夫舉行,就是討論最本質、最基礎的東西,而如今,奇普菲爾德在本屆威尼斯雙年展上提出的就是要超越所有的風格,找到一個共同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之下則可以有多元化的呈現。

  “有些人認為我的這個策展方案沒有體現中國的現實,但我覺得中國的現實就是要和世界的真正的國際性的理念接軌。所謂理念就是對最本質的問題的關注。”方振寧説。本屆中國館展覽的主題確立為“原初”,“原初”,就是“原先”和“初始”的意思。“我們引用原初這個概念,是試圖尋找記憶和物質的起源以及世界初始的思維圖像。也就是追憶最開始你是怎麼構想的。”方振寧説。

  作品將“原初”抽象化 

  此次中國館的展覽將由五位建築師和設計師的作品和一本主要用視覺語言呈現作品理念的概唸書組成,而五件作品的設計者都被要求回到設計的最初狀態,並將其抽象化地加以表現。 

  建築師王昀的裝置“方庭(Square Garden)”,如同一個從天而降的、由36個白色和鏡面方體的矩陣組合成正方形的庭院,空降到處女花園綠色的草坪上。每一個正方體是60乘以60釐米的大小,頂部是鏡面,鏡面上根據建築師對聚落研究所做的抽象分析、根據聚落的分佈,打出小孔,最開始是小孔,之後連接成各種形狀的空洞。在36個立方體所代表的36個不同的聚落當中,既包括宏大的如宇宙、星球在內的聚落,也有能夠代表原始的居住形態的各地的聚落。“王昀的工作是在聚落調查之後,將結果轉化成一種抽象設計。實際上,日本的建築設計基礎就是建立在聚落調查之上的,但在中國,這還是一個空白。”方振寧解釋説。這也是五件作品中唯一的一件在處女花園進行室外呈現的作品,鏤空的正方體形狀能夠保證花園地下三米所埋藏的古文物不受損壞。 

  來自湖南長沙的建築師魏春雨的“異化 (Variation)”,則是通過物體的變異來體驗時空的變化,表現語言簡潔而富有哲理一個長方形的桶,被截成多段,從最開始的突兀的岩石到最後光潔的不銹鋼,用各種材質表現人類初始的材質和當今材質之間的延續、關聯和斷裂。建築師邵韋平的“序列(Cluster)”,則是用切片的方式,把一個基於莫比烏斯圈的原理而做的建築設計概念模型做線性的展開,實際上這是對其作品鳳凰衛視大樓創作理念的一次追溯。 

  女藝術家陶娜的“天闕 (Palace in the Sky)”則是用馬賽克小方塊組成的三層繪畫,觀眾們可以拿走馬賽克,等到第一層都拿光之後,就可以看到第二幅畫第一幅畫是谷歌上看到的中國,第二幅是火星,第三幅則是銀河外太空。藝術家試圖通過“天闕”這種對地球的讚美來喚起人們珍愛自己的家園,同時也是對現在的破壞的一個極大的諷刺。此外,空間設計師許東亮的互動燈光裝置“光塔(Lightopia)”則是用1米乘1米的紅色的LED板加以拼接,紅色的光點在其上閃爍,讓人想起史前人類賴以生存的篝火和星空。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