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單霽翔履新滿月 坦言新官上任有壓力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14 10:30:31 | 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

這一個月,對記者一向有求必應的他沒有接受任何採訪。“大家都很關心新官上任會有哪三把火。但故宮這座皇家建築群,恰恰最怕的就是火,可千萬別提火這個字,你看我和鄭欣淼院長的名字不都帶著水嘛。”單霽翔院長雖然是開玩笑,卻也透出他對故宮的感情。

“從簡單的文物保護到文化遺産保護,觀念進步了一大截”

春節期間,他照例去看了自己的博士生導師吳良鏞先生。“吳先生今年已90高齡,還關心著中國的文物事業,真讓人感動。”

學城市規劃的單霽翔,于2002年8月出任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在任近10年,史上最大規模的文化遺産資源調查匯集工作——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圓滿完成;國有館藏珍貴文物數據庫管理系統建設圓滿完成;“文化遺産日”的設立和博物館的免費開放讓文物保護事業走向千家萬戶,“從過去簡單的文物保護到現在的文化遺産保護,我們的觀念進步了一大截。”

當然,這10年也是全國文保工作面臨前所未有挑戰的嚴峻時期,城市化的加速使大量的文物處於絕境,而民間收藏的急劇升溫又使盜墓等文物犯罪有所抬頭。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文物局設立了專門負責文物行政執法與安全檢查的督察司。事實上,只要他知道哪的文物安全出了問題,他都會直接找到相關的官員,苦口婆心地去講道理。

單霽翔對於普通民眾保護文物的自覺行為一直心存感激。2011年6月9日,他專門趕往陜西,參加“寶雞眉縣楊家村群眾保護文物碑”揭碑儀式,只因為他曾經答應過要給這些可愛的農民立碑。

2003年1月19日,在寶雞眉縣楊家村,王寧賢、王拉乾、王明鎖、王勤寧、張勤輝等5名村民在取土時發現了一個西周青銅器窖藏。他們將27件有銘文的青銅器全部上交,這些青銅器件件都是國寶,是歷次發現青銅器銘文最多的一次。單霽翔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説,“他們中有的人已經去世了,相比他們發現的無價國寶來説,我們給他們的一點獎勵真的太微不足道了。”

“故宮最寶貴的其實是深愛故宮的每位員工”

以前擔任文物局局長時,凡是故宮的事情,單霽翔都特別認真。每一次有險情,他也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去年的12月26日,故宮世界文化遺産監測中心在故宮博物院內揭牌成立。該監測中心主要負責制定故宮世界文化遺産監測管理工作制度、監測技術規範及預警標準,統籌安排、協調和指導故宮世界文化遺産監測管理各項工作。這項工作其實就是在國家文物局的指導下實施的。

故宮作為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其保護一直受人關注。《故宮保護總體規劃大綱》已于幾年前完成,並通過了國家文物局的審批,單院長透露,目前更加詳細的總體規劃正在編制中,這意味著故宮的每一棟建築都會有自己的定性和保護方案。

而從2002年開始的故宮大修計劃,一直要持續到2020年。“這個工作急不得,要嚴格按照程式按部就班地進行。”而一些已經修繕好的景點將會考慮以適當的方式對外開放。逐步擴大故宮的開放規模,正是《故宮保護總體規劃大綱》所倡導的“整體保護”概念的具體體現。單霽翔對故宮為了保護古建築而採取的限流政策並不樂觀,“去年一年故宮的參觀人數近1500萬,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這一數字依然會增加。” 每年1500萬人是個什麼概念呢?也就是每天平均就會有4萬人。“故宮不可能提高票價,只能通過增大開放區域和提高展覽水準來分流。”

故宮的新聞發言人馮乃恩説,這一個月單院長主要都忙著四處學習了。故宮有大大小小32個機構,每天4個,上午兩個下午兩個,單院長依次聽了所有機構對於故宮工作的看法和建議。曾經在故宮工作過的老院長、老專家、老同事,一直關心故宮的文博界專家,單院長也都一一親自去拜訪了,許多好的建議都將被積極採納,“故宮最寶貴的其實是這些深愛故宮的每位員工。”

“故宮是全國人民的故宮,也是世界的故宮,誠心歡迎大家一如既往的監督。”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