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老人黃苗子去世 風雨人生鑄就百歲傳奇

時間:2012-01-09 15:24:25 | 來源:百雅軒 /藝術中國

資訊>藝訊>

黃苗子(1913-2012)

著名美術史家、文化老人黃苗子先生2012年1月8日11點27分于北京朝陽醫院辭世,享年100歲。

以下是黃苗子先生的三個兒子黃大雷、黃大威、黃大剛致各界朋友的公開信。

致各界朋友

父親黃苗子于2012年1月8日11點27分走完了他人生的路程,去和母親團聚,去和他的朋友們聚會了。

今年1月1日,他笑著説:“我今天100歲了!”他一生懷著對祖國和中國文化的執著,經歷百年風雲,在他走完人生最後之路的時候,他曾説:“我該做的事都做完了!”

作為兒子我們謹遵他公開發表的《遺囑》,不舉辦任何追悼活動,不留骨灰,也不設靈堂。望各位好友見諒。

只要記住他的幽默、達觀、謙和就夠了。

  黃大雷、黃大威、黃大剛

  2012年1月8日

【名家檔案】黃苗子

黃苗子紀念專題

  黃苗子,1913年生於廣東中山。中國當代著名的漫畫家、美術史家、美術評論家、書法家、作家。早年就讀于香港中華中學,曾先後任《新民報》副總經理、貿促會展覽部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第五六七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等。

 

  黃苗子藝術年表

1913 年 西曆9 月30 日(農曆九月初一),出生於中國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排行第五,起名為黃祖耀。

祖父黃屺香為清末舉人,博古通今,名噪一時。父親黃冷觀,早年加入同盟會。1913 年9 月,因抨擊袁世凱帝制而被捕入獄。先後主持《香山旬報》、《大光報》、《香港晨報》等,創辦香港中華中學。

1918 年 舉家遷往香港。

1921 年 開始學習書法。

1925 年 師從嶺南藝術大師鄧爾雅先生學習書法。

1926 年 入父親創辦的香港中華中學學習。大約15 歲起,便開始漫畫創作,並在香港報紙如《大光報》、《骨子報》、《半角漫畫》等發表。

1929 年 漫畫《魔》發表于8 月3 日出版的第67 期《上海漫畫》,署名黃祖耀。《上海漫畫》創刊于1928 年4 月,主編張正宇、葉淺予。

1930 年 12 月,從中華中學畢業。

1931 年 進入香港華仁書院學習英文。

1932 年 “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

3 月,給家裏留下書信,毅然離開香港,從香港西營盤碼頭乘船,隻身前往上海,任上海衛戍司令部上尉書記。當時的上海市市長吳鐵城受老友黃冷觀所托,找到黃苗子受其照顧。到上海後,畫兩幅抗戰漫畫,經沈君怡先生推薦,在鄒韜奮先生主編的《生活》週刊上發表。

1933 年 調上海公安局監印股任科員。其間,結識張光宇、葉淺予、丁聰、華君武等漫畫界朋友,陸續在《良友》畫報、《時代漫畫》、《上海漫畫》等刊物上發表漫畫作品。

1934 年 1 月,兼任梁得所先生主持的大眾出版社《小説》半月刊編輯,創作封面插圖。在馬國亮先生主編的《良友》畫報上發表《八大山人》、《鄭板橋》等古代畫家評介文章。與劉海粟、張大千、龐薰琹等探討研究美術史。

1935 年 5 月,到南京,任《扶輪日報》副刊編輯,並在《朝報》、《南京人報》發表文章和漫畫作品。

1936 年 在張正宇的中國圖書出版公司出版《漫畫事典》一書。

夏天,與魯少飛、葉淺予、張光宇、張正宇、王敦慶共同發起籌備“全國第一次漫畫展”,黃苗子與王敦慶共同負責具體書記事項。11 月,展覽在上海首次亮相,匯集了來自全國和海外華僑漫畫界的600 多幅作品。在上演話劇《賽金花》的後臺結識該劇作者夏衍先生。

1937 年 4 月,赴廣州,任廣東省政府主席辦公室機要秘書。積極投入漫畫抗戰活動,並撰寫了不少理論探討性文章和評論文章。

8 月下旬,“第一次全國漫畫展”和當地美術家的“抗日漫畫木刻展”同時在廣州禺山中學舉行。這是抗戰爆發後,廣州漫畫界舉辦的最為重要的一次展覽,轟動了整個華南地區。黃苗子創作了《香港》和《捐輸為國》兩幅作品參展。

1937 年9 月2 日,《大公報》發表通訊《全漫展與救亡展在廣州》,詳盡報道了廣州漫畫界這一盛況,記者提到黃苗子的作品時説:“黃苗子的《香港》,把東方巴黎的香港全般面目活現在畫面上。”

與特偉等人籌劃出版《抗戰漫畫》雜誌。

1938 年 1 月13 日,父親黃冷觀病逝于香港。

《抗戰漫畫》在重慶創刊。

年初,全國漫畫作家協會在武漢成立戰時工作委員會,身在廣州的黃苗子被推選為15 位委員之一。這15 位委員,包括張光宇、葉淺予、魯少飛、梁白波、張正宇、陸志庠、張樂平、張仃、張文元等當時漫畫界的中堅人物。

10 月20 日,隨省政府撤離廣州,前往重慶。

10 月21 日,廣州淪陷。

1939 年 1 月,到香港。出任國民黨主辦的香港《國民日報》總經理,同時參加全國漫畫家協會香港分會的活動。

12 月返重慶。

1940 年 2 月18 日,負責組織的重慶漫畫家訪問“在華日本人反戰大同盟”時創作的作品,在香港《星島日報》上發表,引起了巨大反響。

4 月,與丁聰、鬱風、徐遲、夏衍、張光宇、張正宇、葉靈鳳、葉淺予、戴望舒共同創辦《耕耘》雜誌。以曾為《國民日報》總經理的資質,使雜誌得以創刊問世,併為雜誌撰稿、組稿。

《耕耘》雜誌出版者:耕耘社,編輯人:鬱風,發行人:黃苗子。4 月創刊,只出版兩期,因經費不濟停刊。

1941 年 在財政部任職。積極參與抗敵文化活動,業餘兼職《新民報》副刊編輯並撰稿。並常與文化界人士相聚“二流堂”。

緬甸華僑唐瑜在重慶建“碧廬”(壁爐諧音),當時重慶進步文化人士或寄居其處,或常來聚會,黃苗子、鬱風亦是常客,此便是玩笑成真並使眾多優秀文化人士慘遭磨難的“二流堂”發端。

1944 年 5 月20 日,黃苗子與鬱風的訂婚儀式在重慶郭沫若家中舉行,由夏衍主持。

這一年,黃苗子31 歲,鬱風28 歲。

11 月26 日,黃苗子與鬱風在重慶嘉陵飯店舉行婚禮,由吳鐵城主持,各界名流雲集。證婚人沈尹默為他們贈詩:“無雙妙穎寫佳期,難得人間絕好辭。取譬淵明遠風日,良苗新意有人知。”

1945 年 9 月,被安排與正在重慶談判的毛澤東見面。

1946 年 隨著國民政府遷回南京。為同時遷往南京的《新民報》副刊撰稿。

其間,家中成為進步人士、共産黨員聚會和接頭的地點和“避難所”。著名新聞記者高集因報道“下關慘案”上了“黑名單”,到黃苗子家中避難。地下黨員、著名演員金山、張瑞芳曾在其家中與中央社記者接頭,商定將金山的近況及長春電影廠的情況報道出去。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