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畢加索與張大千 後代在中國相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18 11:11:00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畢加索的小女兒帕洛瑪(左)年過六旬,身穿紅裝的是張大千的女兒張心慶,年逾八十。兩人手中的照片,是半個多世紀前畢加索與張大千在巴黎相會時的留影。

畢加索作品《作畫的克勞德、弗朗索瓦絲和帕洛瑪》(1954年)。畫中帕洛瑪和弟弟在地上埋頭作畫,身後是媽媽弗朗索瓦絲。

55年前,西方藝術大師畢加索和中國藝術家張大千在巴黎相會,彼此交換作品,相談甚歡。此事成為中國藝術家張大千終身難忘的會面,不僅僅在各種公開場合談及與畢加索的會面,也常常在兒女面前提及慨嘆。

半個多世紀後,東西方兩位藝術領軍人的後代再次相遇——昨天下午,畢加索的小女兒帕洛瑪在世博中國館舉行的“畢加索大展”(10月18日至明年1月10日)現場,與張大千之女張心慶相會,張心慶還將自己親手書寫的書法作品“藝緣”二字作為禮物送給了帕洛瑪,意為因“藝術為相遇相知的緣分”而得以相見。除此之外,張心慶還將自己珍藏的一幅剪紙藝術送給了帕洛瑪。

已過六旬的帕洛瑪是畢加索的小女兒,其母弗朗索瓦絲·吉洛與畢加索相遇時才二十齣頭,而畢加索當時已經62歲,年齡差距幾乎四十歲,弗朗索瓦絲卻勇敢地和畢加索同居,是畢加索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情人,併為他生育了一雙兒女帕洛瑪和克勞德。7年後,她帶著兩個孩子離開了畢加索,並於1964年出版了回憶錄《與畢加索共同生活》,兩人至此決裂,畢加索也因為弗朗索瓦絲回憶錄中披露太多包括性虐等個人細節而惱怒至極,作為報復,他從此拒絕再見帕洛瑪和克勞德。弗朗索瓦絲是畢加索一生所征服的女人中唯一一個主動選擇離開的,從她毅然決然地離開畢加索那一天開始,她擁有了自己的生活,回復到一個畫家的身份。

在本次“畢加索大展”的現場,有一幅名為《作畫的克勞德、弗朗索瓦絲和帕洛瑪》的作品,這幅作品繪于1954年,帕洛瑪4歲,和弟弟克勞德蹲在地上埋頭作畫,而媽媽弗朗索瓦絲作為背景以簡單的線條勾勒出來,攬著自己的孩子。聯想到彼時站在母子三人面前揮筆創作的畢加索,這該是一幅多麼其樂融融的畫面。而誰又能預見到此後天堂煉獄般的父子關係、夫妻關係。站在這幅作品面前的帕洛瑪十分感慨,幾乎有些哽咽。據透露,身為一名在業內成功的設計師的帕洛瑪在西方幾乎從來不在公開場合直面父親畢加索的作品。

戴著一頂紅色窄沿帽、身穿紅色大衣的張大千之女張心慶,年逾八十,是張大千與原配夫人曾正蓉所生,張心慶曾經在廈門駐地當過文藝兵,擔任獨唱,演過白毛女,復員後她成為一名音樂教師,“我曾經演過白毛女,現在這歲數只能演祥林嫂了”。

如今,張心慶居住于杭州的一家養老院。張心慶一生經歷坎坷,卻對生活懷有開朗之心,在展廳早早等候與帕洛瑪會面的一個小時時間裏,張心慶並不曾表現出任何的抱怨。很多藝術家的後輩往往子承父業,而張心慶卻沒有學畫。她自認為“沒天分”,送給帕洛瑪的書法,也是在退休後才“玩玩兒的”。她説,父親在家,曾經談起過跟畢加索的交往,父親是個有情有義的人。張心慶在畢加索大展的現場,還進行了著作《我的父親張大千》一書的簽售。

備忘:1956年7月29日,張大千在畢加索的“加利福尼亞”別墅與他會晤時,畢加索拿出他的5大冊中國畫習作,請張大千指教。張大千讚揚畢加索的畫中頗見“墨分五色,層次互見”的中國繪畫功力,還贈送他幾套毛筆。同年,我國國畫家王雪濤與張大千和畢加索謀面時,主動邀請畢加索來華訪問,畢加索説:“不敢啊,那兒坐著一位了不起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