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新聞

何多苓個展“士者如斯”中國美術館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26 21:06:0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何多苓作品展開幕式

從1982年以“記憶”的方式創作《春風已經甦醒》的何多苓,到今天以“沉浸”的方式,“書寫”的方式讓時間過去了30年。2011年10月26日 何多苓作品展“士者如斯”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覽作品達百餘件,以時間為線索全面呈現了自“傷痕美術”以來的各階段的創作,是何多苓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個展。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致開幕詞

展覽由布魯姆畫廊承辦,中國美術館等藝術文化機構聯合主辦,由年輕批評家杜曦雲、布魯姆畫廊董事長傅麗蓉策劃,通過相對全面的作品呈現藝術家個人的藝術作品,在當下全球化語境中呈現這一藝術史邏輯的文化價值和社會意義。何多苓作為一個中國藝術家,對西方文化形態的油畫所作出的原創性思考和回應。

前波恩美術館館長迪特·讓托致詞

中國藝術在過去30年裏呈現出波瀾起伏的狀態,不同藝術觀念和風格樣式構成了紛繁的景觀,在談論和評價何多苓藝術時,離不開他與中國當代藝術發展走勢相依相關的視角。儘管在“傷痕繪畫”和“鄉土寫實主義”時代提供了自己的建樹,但是,何多苓的藝術目標一開始就似乎不是走向外部世界記錄現實,而是向自己的內心走去,希冀找到自己真實的靈魂,只有他的內心才是真正的現實。

    原野、地平線和蒼白色是他作品中的主要構成因素。原野一直是他的精神歸宿,對他而言,廣袤的原野既蕪雜、靜寂,又蘊涵著無限生機,生命的奇妙和天地的奧秘包含于其間,他用它來營造天地與人的和諧統一境界。地平線孤獨而充滿未知,並與流浪、旅人等意象相聯繫,他用它來體現他所追求的極度空曠和蒼茫。蒼白色成為他畫面的主調,通過與其他孤寂形象的組合而與時間、死亡、遠古、起源、歸宿等相聯繫,“這是一片我們來自其中、盲目前行、最終回歸的白色,謀殺般的白色。”他的畫面中也出現空曠冷寂的空間,這種空間與身處其間的孤獨生命如同寂靜中微弱的和弦,調動起豐富而深邃的聯想。

 

藝術家張曉剛到場祝賀

在《青春》(1984)、《藍鳥》(1984)到《烏鴉是美麗的》(1988)、《行走的女人與跳躍的狼》(1991)、《烏鴉與女人》(1991)等一系列作品中,何多苓塑造了一個個精神化的空間。從1990年代《窗前的女人》到進入21世紀以來新作《兔子夏洛特》,他的藝術進一步走向自我的心靈深處,女性仍然是作品中的主角,但是,她們的形狀、動作、神情更加具有精神性,遠離了現實的真實。他的作品似乎是一個又一個故事的延續,裏面承載了人類心靈的逃離,畫面總是與生活保持著一種不可名狀的距離,同時又強烈的抓住你的眼睛,與你交流。

何多苓作品展新聞發佈會

在開幕式,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詮釋了他對何多苓藝術的理解,同時前波恩美術館館長迪特·讓托對何多苓的作品作了自己評價,他認為何多苓的作品具有一種模糊的、抓住心靈的東西,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特殊性。

    策展人杜曦雲認為“士者如斯” 強調的是士的精英精神亦即是一種高尚的、高貴的人文精神,重提這種精神也不僅僅是對中國文化中那些內在的、自足的、樸實的思想價值重新挖掘,同時也希望能夠將它傳達給世界,為新的、多元的、但仍然是人類所共有的,具有人性尊嚴的精神價值的建立,做出中國的貢獻。

策展人杜曦雲發言

此次展覽主辦方領升藝術機構特別邀請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先生和前波恩美術館館長迪特·讓托先生聯袂學術主持,根本意圖就是重塑今天中國當代藝術的建設性意義的精神資源。何多苓多年來所探求的神秘,如今越來越與勃勃生機、空靈、澄明等相關聯。對他來説,所謂神秘就是一種不可知,而且還讓人神往的東西。而藝術的最高貢獻就在於:提供與激發起生命與宇宙的神秘和諧的不可言説的共鳴。這就是心靈最深處的的顫動。

此次展覽為巡迴展中國站的結束,同時也是歐洲展覽的開始。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