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美術館超有機的超期待:藝術家陣容強勢亮相

時間:2011-09-01 12:58:17 | 來源:藝術國際

資訊>藝訊>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籌備策劃近一年的第一屆“CAFAM泛主題展:超有機 一個獨特研究視角和實驗”即將開幕,藝術家的陣容終於亮相了。一個重要的大展,受到社會關注的不僅僅是它的主題,參展藝術家也是大家的期待,藝術家陣容及作品大致能顯現這個展覽的主題和定位及策展思路。

“CAFAM泛主題展:超有機”邀請的參展藝術家共有46位(組):國內33位(組),國際13位。此外,還有兩個特別項目的國際藝術家8位。其中既有耳熟能詳的知名國內外藝術家,也有並不為人所熟悉的青年藝術家。正式參展藝術家的名單如下(按姓氏拼音排序):

國內藝術家(33位):

陳界仁、馮峰、高蓉、胡向前、黃然、黃永砯、蔣志、雷本本、李明、梁銓、劉窗、劉小東、陸揚、馬秋莎、邱志傑、邱炯炯、隋建國、王音、王鬱洋、吳笛、吳山專、徐冰、徐坦、楊福東、楊健、楊心廣、于幸澤、袁運生、張遼源、張囡、周鐵海、東湖計劃(組)、未知博物館(組)

國外藝術家(13位):

阿岱爾·阿德斯梅(AdelAbdessemed,法國)、馬修·巴尼(Mathew Barney,美國)、保羅·陳(PaulChan,美國)、凱文·克拉克(Kevin Clarke,美國)、托尼·克拉格(Tony Cragg,英國)、威姆·德爾瓦(WimDelvoye,比利時)、肯德爾·戈爾斯(Kendell Geers,南非)、蘇博德·古普塔(SubodhGupta,印度)、艾伯哈特·哈維考斯特(Eberhard Havekost,英國)、威廉·肯特裏奇(WilliamKentridge,南非)、瑞安·麥金尼斯(Ryan McGinness,美國)、大衛·施內爾(DavidSchnell,美國)、徐道獲(Do-ho Suh,南韓)

本次首屆泛主題展的兩個特別項目:

第一個是來自比利時的“不確定的文本”展,有六位藝術家展出錄影、裝置、表演,他們是:大衛·克雷布(DavidClaerbout)、安妮·特雷薩·德·基爾梅克爾/提耶·德·梅(Anne Teresa De Keermaeker/ ThierryDe Mey)、弗蘭克·戴斯(Frank Theys)、喬莉·圖林克斯(Jo lleTuerlinckx)、馬塞爾·布魯德埃爾(MarcelBroodthaers)。該特別項目還帶來了已故國際著名觀念藝術家馬塞爾·布魯德埃爾的若干作品,可使我們重新回顧觀念藝術的興起和流變。

第二個特別項目是與德國歌德學院合作。歌德學院邀請德國編舞藝術家克裏斯托弗 羅曼(ChristopherRoman)在央美美術館現場,與中國不同領域的藝術家進行一場以“同步對象”為主題的跨界工作坊。在巴黎任教的新銳保加利亞哲學家博揚·曼切夫(BoyanManchev)也將參加該工作坊及研討活動。

為使“超有機 一個獨特研究視角和實驗”展覽更充分展現主題“超有機”概念的歷史淵源,特別組織中央美院與中國美院的學生及學者開展了“超有機”譜係考的文獻研究工作,將從歷史文獻中梳理出關於展覽課題的重要文字片段與圖像文獻。

圍繞著首屆泛主題展,還將展開一系列學術論壇、演講,藝術家對話和藝術家工作坊。如9月11日超有機論壇之三“身體”,9月29日超有機論壇之四“機器”;英國著名藝術家、現任德國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院長托尼·克拉格的演講(9月21日);德國藝術家的“同步對象”工作坊(9月28日);歐洲新銳哲學家曼切夫的演講(9月28日);比利時藝術家的戲劇行為藝術(10月23日)等。

參展藝術家中,新面孔的青年藝術家佔據相當大的比例,他們的大展經驗並不豐富,有的參加過一些展覽,有的則是首次參加大型展覽。這也是央美美術館的“泛主題展”的特殊性之一,它力爭以學術研究的態度來發現、推動當下中國新崛起的一代藝術家。而國內外著名藝術家的參展作品則多為在北京首次亮相或新創作的作品,以追蹤關注這些藝術家近期的創作狀態。

本次展覽作為“一個獨特研究視角和實驗”,力圖從“超有機”的角度切入當代重要的文化政治現實。讓我們期待一種由學院美術館策劃的大型展覽,期待展覽的學術努力,期待展覽能夠從學術上推進中國當代藝術的進步。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