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馬未都談損毀文物:
不如它的都能拍到上千萬元
京華時報:首先請您介紹一下哥窯瓷器。
馬未都(收藏家,觀復博物館館長):哥窯是明代以後才有的説法,宋元時期並沒有這個説法。因為宋代五大名窯只有哥窯到現在還沒找到窯址,目前傳世哥窯瓷器是哪燒的還存在爭議。所以這麼多年來,哥窯在文物界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
京華時報:您之前見過這個被損壞的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嗎?如何評價?
馬未都:以前在博物館見過,很不錯,肯定是件好東西,優雅,大方。需要説明的是,哥窯的鑒賞價值突出表現在“化殘缺為神奇”。哥窯表面的紋片本來是瓷器燒制過程中的一個缺陷,結果經過文人的歸納,認識到這是一種美,所以哥窯是典型的缺陷美,就像斷臂維納斯一樣,屬於美的另外一個範疇和境界。
京華時報:很多網友對於這件文物的損壞非常惋惜,説全世界只有三件,説對它的估價高達幾個億,是這樣嗎?
馬未都:哥窯存世稀少是事實,但不至於到只有幾件的地步,據我了解,全世界幾百件還是有的。如果從經濟價值角度來説,近期的拍賣會,蘇富比去年5月在倫敦拍過一件哥窯瓷器,100萬英磅,同年秋天蘇富比在紐約拍的另外一件哥窯瓷器是176萬美元,近年最貴的有成交記錄的價格大約是300多萬美元,折合人民幣2000多萬元。當然,故宮的東西肯定要更珍貴,不能以這些為絕對標準。
京華時報:從博物館管理者的角度來看,這件事帶給您什麼樣的思考?
馬未都:博物館文物出庫肯定都有嚴格的程式,在故宮,能夠接觸到一級文物的工作人員肯定也不是一般的人員,肯定是經過培訓的。發生這樣的事情,我覺得可能是責任心的問題,任何制度即使再完備也是死的,讓沒有責任心的人去執行勢必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