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黃公望藝術論壇”在京舉行(圖)

時間:2011-05-14 20:12:03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藝訊>

海峽兩岸黃公望藝術論壇會場

2011年5月14日,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江蘇省常熟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海峽兩岸黃公望藝術論壇”在中國藝術研究院隆重開幕。中國文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覃志剛,文化部藝術司司長董偉,中國藝術研究院黨委書記張慶善,江蘇省文化廳副廳長高雲,江蘇省常熟市市長惠建林,以及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浙江博物館等研究機構和高校的三十余名著名專家、學者出席了活動。開幕式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主持。

文化部藝術司司長董偉致辭

黃公望是元代著名山水畫家,位列“元四家”之首。1350年,他歷時3年完成了以富春江兩岸秋色為主題的《富春山居圖》,並贈與其友無用道人。其後該畫幾易其主,在清初被焚為兩斷,分別稱為“剩山圖”和“無用師卷”。目前“無用師卷”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剩山圖”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中國藝術研究院黨委書記張慶善致辭

2010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答台灣記者問時,曾講述了《富春山居圖》的故事,並深情地説:“我希望兩半幅畫什麼時候能合成一整幅畫。畫是如此,人何以堪。” 鳳凰衛視劉長樂總裁曾幾次到台灣努力促成《富春山居圖》合璧一事,也得到了台灣方面的反饋,歡迎進行單向的文物交流。今年6月1日,分藏兩岸的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前、後兩段將跨越海峽實現圓合,于台北聯合展出。這是該作品段分360餘年後的一次重要的歷史聚首,更是一次意義深遠的文化合璧。值此同時,中國美術研究重鎮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與黃公望的家鄉江蘇常熟市共同舉辦“海峽兩岸黃公望藝術論壇”也有其積極重要的現實意義。

江蘇省文化廳副廳長高雲致辭

文化部藝術司司長董偉在講話中説,他受王文章副部長委託,對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他強調,兩岸的文化交流和合作領域越來越寬廣,希望以後更加努力構建兩岸文化交流的平臺。江蘇省文化廳、常熟市政府的領導及台灣師範大學的學者代表在開幕式上均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江蘇省常熟市市長惠建林致辭

本次論壇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吳為山指出本屆論壇重要的歷史及文化意義,他説,邀請兩岸專家共同研討流芳百世的黃公望,研討傳奇的《富春山居圖》旨在進一步溝通心靈,深化學術研究,加強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認同意識,推動兩岸在文化上的深度交流,以建構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

本次論壇主席吳為山主持

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研究所原所長陳高華,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主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薛永年,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研究員楊新擔任領銜主講。余輝、尹吉男、鄭工、牛克誠分別主持討論,呂品田、王耀庭、安遠遠、杭間、余輝、郎紹君、王鏞、羅青、鄭岩、尚輝、梁江、單國強、羅世平、陳傳席、王連起、尚剛、陳航、許洪流、任平等共同研討,就《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的意義、黃公望在中國古代南宗山水譜係中的地位、黃公望的交遊及其對其藝術的影響、《富春山居圖》與文人畫的觀念與語言、黃公望筆下的實景山水、黃公望《寫山水訣》的繪畫思想、《富春山居圖》的流傳及承續,以及“元四家”及其影響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會場場景

出席論壇的領導嘉賓

出席論壇的嘉賓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