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打造“大出版”集聚區為特色的“中華1912”文化創意産業園,于近日在上海澳門路上的中華書局原址落成。
坐落于澳門路477號的“中華1912”,前身是1935年建造的中華書局總廠。歷經近80年風雨,中華書局轉變為中華印刷廠,並在2008年搬離市區。原廠建築1999年被定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2008年起經過“修舊如舊”和“可恢復性”的改建,以“文化”為核心的“中華1912”創意産業園應運而生。創意園以延續中華書局文脈為己任,繼續立足於出版領域,但將出版外延擴大為“大出版”服務,業務涵蓋傳統出版,圖書、雜誌、媒體以及電子出版、電視、電影,戲曲、動漫等,其出版集聚的定位和資源整合的能力,在上海獨樹一幟。
當時中華書局自行設計和印刷的原廠圖
園區建設過程中,中華書局原址的外裝修改造,力求恢復1935年建成時的建築原型。中華1912創意産業園項目負責人翁聯輝介紹:“我們從上海檔案館找來當時英國Brandt&Rodgers公司設計的藍本,邀請留英華裔建築師親自操刀,盡可能恢復其原貌,但同時也引入了當下英國建築流行的設計元素,以使其符合今天大眾的審美。”據了解,建築外立面完全依照當時的藍圖進行全面修繕,將50~70年代新增的馬賽克,80~90年代貼磁質面磚全部去除,恢復成灰色水泥拉毛的建築表面;保留30年代留下的樓梯、水槽和欄杆扶手,通過特殊工藝使其翻新;將經過幾十年變遷的多種材質的窗戶全部恢復為當時的鋼窗,甚至連銅把手也照原樣定做恢復。在內裝修方面,基於“可恢復性改造”,採用的材料全部為防水防火隔音效果好的材料,又易於拆除,不破壞建築的機構。
外立面和窗再現當時英式建築風格
“我們不僅要讓‘中華1912’再一次點燃人們對於中華書局的記憶,更重要的是,我們文化創業産業園還要延續中華書局的文脈。”翁聯輝認為建築的恢復是件容易的事,而延續出版的文脈,除了傳承更需要開創。他表示:“‘中華1912’希望通過有針對性的招商策略,刻意營造文化‘出版’鏈,我們不是要改變出版業産業結構,而是將不斷涌現的出版理念引入到我們園區中,形成‘出版工廠’概念,將出版過程中的幾大環節整合在一個廠中,或形成最終産品,或形成中間産品,但這工廠內部又分了各個部門和環節,強調專業化、精細化的完成每一個“零配件”的製造,部門就是我們入駐的企業。我們希望在這樣一個空間裏面探索出一種新的文化培育模式。”
中華1912文化創意園區效果圖
“成功的作品之所以成功,並不僅僅是因為其構思、其每個環節都需要專業公司的共同努力,好的點子、構思、理念並非是産品,他們需要通過孵化才能變成被市場青睞的産品,‘中華1912’希望會是未來的文化電子、構思和理念的孵化基地,換句話説,個人可以將他認為優秀的作品或理念帶到我們的園區,我們會有專業的公司為其論證如何‘出版’再是最佳策略;投資方想找好的文化苗子,我們將和他們共同孵化。我的觀點是,量變轉化為質變,只有達到一定量的時候,上海文化的推廣才能真正的繁榮。”翁聯輝説。
除了整體的園區規劃外,中華“1912”運營方希望讓老出版人、海內外對中華書局有感情的大眾,能在這裡找尋找他們的記憶,為此,園區方已經通過各種渠道徵集當年由這裡印刷出版的書籍和印刷發行的貨幣等資料,同時也花大價錢收購了當時中華書局使用過的辦公用品。翁聯輝透露:“我們還將在三月份面向全社會開展‘中華書局記憶’的徵集活動,目前我們已經劈出專門的空間作為‘原中華書局陳列室’,我們的陳列室不可能變身為博物館,但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國出版業的發展軌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