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寧波美術館 關山月美術館
開展時間:2010年4月2日——2010年4月11日
開展地點:寧波美術館3號廳
關山月先生是當代嶺南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半個多世紀的藝術生涯中,關山月先生稟承嶺南畫派所倡導的“筆墨當隨時代”和“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藝術主張,並始終不渝地貫穿于他的創作實踐、生活實踐和教育實踐之中。他致力於傳統技法的繼承、創新和發展,堅持深入生活進行寫生創作,在永無止境的藝術道路上苦苦追求、奮鬥不息,足跡遍及祖國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他所創作的大量膾灸人口的作品是鮮明的時代精神和個人藝術技巧完美結合的典範。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湘波出席展覽開幕儀式併為展覽寫了前言。
陳湘波説,“此次關山月先生的作品在常熟美術館展出,還具有特殊的意義:早在20世紀的40年代,關山月先生與龐薰琹先生即為相識相知的諍友,龐薰琹曾為《關山月紀遊畫集第二輯》撰寫序言,文章雖短,但觀點鮮明,他在文中強調藝術家要有不斷求變的上進精神:‘永久不斷地熟中求生,生中求熟的在變’,因而認同關山月作品中呈現的獨立人格,時至今日,此文仍然是關山月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之一。正因有了關、龐二老這樣的一種關係,它也將作為一種凝聚力為我們兩館的傳遞價值認同的現實意義。我們衷心期望,隨著關山月美術館和常熟美術館合作和交流工作的深化,不僅從事藝術的人們在這裡可以找到值得珍視的視覺經驗,更重要的是給兩地熱愛藝術的人民帶來心靈的共鳴。”
關山月先生1933年畢業于廣州市立師範學校,後任小學教師,其繪畫才能被高劍父發現,1935年入“春睡畫院”,隨高劍父先生學畫。1939年,他以《漁民之劫》等作品參加了在蘇聯舉辦的中國美術展覽。同年秋至1940年春,他首次於澳門、香港及湛江舉辦個人畫展,之後他自廣東出發,經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甘肅、青海、陜西等省區,深入生活,收集素材,邊寫生,邊創作,並沿途舉辦個人畫展,以賣畫維持生活和籌措資金,他在敦煌石窟臨摹過壁畫,研習傳統藝術。此次旅行寫生,為他後來的藝術成就奠定了堅實基礎。1946年,被聘為廣州市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兼中國畫科主任。1947年作南洋之行,先後在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地旅行寫生,作品描繪熱帶風光,並舉辦個人畫展,受到華僑的歡迎。翌年又在香港、上海、南京舉辦西南、西北及南洋旅行寫生畫展,並出版《關山月紀遊畫集》(2輯)。1949年春,在香港參加人間畫會的藝術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他先後擔任中南文藝學院教授兼中南文聯美術部副部長、中南美術專科學校教授兼副校長、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兼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美協廣東分會主席、廣東畫院院長。1957年由國家委派赴歐洲主持中國近代百年繪畫展覽。1982年被香港中文大學聘為學位考試委員會校外委員。他始終堅持深入生活,勤奮創作,其代表作有《新開發的公路》、《俏不爭春》、《綠色長城》、《天山牧歌》、《碧浪涌南天》、《祁連牧居》、《長河頌》及與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嬌》、《香港回歸梅報春》等。此外,他還訪問過波蘭、法國、瑞士、荷蘭、蘇聯等國,並在日本、澳大利亞舉辦畫展,在美國講學和進行藝術交流。1991年捐資中國美協設立“關山月中國畫教學創作基金”,捐贈作品建立深圳“關山月美術館”。關山月在藝術上堅持嶺南畫派的革新主張,追求畫面的時代感和生活氣息。他的山水畫立意高遠,境界恢宏;他的梅花,枝幹如鐵,繁花似火,雄渾厚重,清麗秀逸。他先後出版有《關山月畫集》、《關山月、傅抱石東北寫生選》、《關山月作品選》、《井岡山》等作品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