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去向成“焦點”
當質疑的焦點轉移到蘇州國畫院的“存畫”時,蘇州國畫院的清靜被打破。
“蘇州國畫院留存幾千幅作品的説法也並非空穴來風。”蘇州一位不願具名的知名畫家對本刊記者如是説。
蘇州國畫院棲身於古城中心的慶元坊12號,是一處名叫“聽楓園”的宅院,為清代蘇州知府吳雲的私家花園。因園中亭館雅潔,池石清幽,被譽為吳中著名的書齋庭園,因園中有古楓婆娑,取名“聽楓園”。
蘇州國畫院自1960成立,先後有張辛稼、吳養木、許十明等吳門畫派名家研習于“聽楓園”。
“我擔心這些知名畫家的畫作是否妥善留存。”這位蘇州畫家表示擔憂。他介紹,按照相關規定,國畫院每位畫家每年要上交一定數量的作品由畫院永久保存。
“2009年國畫院畫家交了4幅畫。”周矩敏稱國畫院畫家“每年交的畫很少,主要是搞創作”。
而蘇州國畫院的一位畫家則稱自己一人2009年就上交4幅工筆畫,他説,“我們院的規定是每年要交4幅工筆畫,或者8幅寫意畫。”一位退休返聘的老畫家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則堅稱自己“交上去的畫庫房裏早就沒有了”。
那麼畫家所上交的畫是否如網帖所説作為政府接待贈送省廳級以上幹部的“文化禮品”了?
“政府也可以來拿畫,但要算錢的,一筆賬一筆賬都能查得出來。”周矩敏表示在市財政支付中心的電腦上每一筆賬都能查得清楚。
周矩敏特別強調,“一年下來政府來拿畫少得可憐,基本上沒有。”
“每一次辦畫展政府給經費佔小頭,自籌佔大頭。”周矩敏表示國畫院經常搞畫展要拿畫向民營企業換經費。
但周矩敏此説在本刊記者的隨後採訪中受到“知情人士”的質疑。
“他們2007年在中國美術館搞了一次畫展,政府撥款幾十萬元,企業贊助50萬元,辦活動綽綽有餘,但參展的21位畫家每人所交的4幅作品卻不知去向。”這位知情人士對本刊記者説,“至今沒有説明這幾十幅作品在什麼地方。”
該知情人士所披露的內容得到蘇州國畫院畫家的證實。
對此,周矩敏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稱“記不起來了”。
對於畫院畫家歷年來所上交的作品是否有清單?是否妥善保存?周矩敏表示:“都在倉庫裏,都沒有流出去,一大卷,都沒有人要,由辦公室負責保管。”
“除了有的上級部門拿走了,剩下的都在倉庫了。”周矩敏以“上面有紀律”為由拒絕提供畫作流向明細。
一起引發聯想的事件
蘇州市定慧寺巷堪稱書畫一條街,這裡集聚著數十家畫廊,吸引著蘇州文化藝術界人士頻繁往來,蘇州國畫院“網帖”事件自然成為津津樂道的話題。
“書法作品送禮是一個敏感的話題。”畫廊老闆李中偉(化名)披露了一些以書畫作品為媒介的行賄受賄路徑。
“先由畫廊老闆到官員家中將書畫作品買出,然後轉手高一倍的價錢賣給求見者,隨後安排求見者將所購書畫作品再送給領導,如此轉一圈各得好處又不留痕跡。”李中偉説,“如今官員特別喜歡玩這種高雅品,既安全又有品位,而且增值。”
緣于知曉這樣的內情,蘇州國畫院自爆作品“作為接待贈送的文化禮品”讓蘇州一些書畫界人士“浮想聯翩”。
一知情人士披露,蘇州國畫院畫家的網帖出來後,引起蘇州各界震動不小。
這位知情人士稱,蘇州市財政局一位處長告訴他財政支付畫款都是以“房屋維修”等藉口羅列名目支付,“根本經不起查。”
3月16日下午,蘇州財政局的這位人士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否認有上述情節,她表示“這也太小看我們蘇州財政的管理了”。
那麼作為公辦畫院的畫家所交的作品到底該如何留存?
國家文化部藝術司美術處處長安遠遠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介紹,畫院都有一套收藏保管系統,如果是園內畫家應該交畫院藝委會通過的作品,有登記入庫制度。
“畫家所交的作品目前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收藏品,收藏畫是要入庫的,要永久保管。一部分任務畫,主要是承擔對外交流的任務。”安遠遠表示,至於政府用畫是否需支付一定費用,各個地方的情況不同。
對於蘇州國畫院畫家所交作品的去向,蘇州文廣局局長湯鈺林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表示,裝飾局裏一些辦公場所有時也從國畫院拿過畫,政府拿的畫有時也支付畫款,但具體的一些情況他並不清楚。
而蘇州國畫院的畫家們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則均表示存畫到底有多少“只有周院長知道”。
“當前輿論紛紛,蘇州國畫院應該針對外界的質疑及時將相關情況公之於世,以示清白,以護清譽,這對蘇州的整體形像是一件幸事。”蘇州一位不願具名的老藝術家如是説。
周矩敏介紹,自網上的帖子出來後,蘇州市副處級以上的幹部都收到一封“舉報信”質疑50年的存畫的去向,文廣局紀委已經查過了。
而蘇州市文廣局局長湯鈺林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則表示,“沒有接到這樣的舉報信。”
“局裏紀委要調查應該向我彙報,我怎麼不知道這個情況?”湯鈺林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