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秀雄:生命的幻象與人性的情懷

時間:2010-03-21 14:21:43 | 來源:藝術中國

在2010年春天到來的日子裏,中國美術館十分高興地舉辦《虛幻的藍天——日本著名畫家森秀雄作品展》,展覽將展示森秀雄先生從1970年代以來的藝術歷程,特別是他在進入21世紀以後藝術上新的發展,讓中國美術界和廣大公眾有機會認識他的藝術創造和他鮮明的藝術風格,這是中日美術交流新的成果。

為了準備這個展覽,森秀雄先生和他的夫人大久保千尋女士多次前來北京,使我得以了解他在藝術上走過的道路和他從事藝術的精神。當我看到他1970年代創作的作品就有別出一格的面貌時,我非常欣喜地感覺到這是一位富有創造個性的日本畫家。根據我們的一般認識,日本繪畫在20世紀經過了從傳統到現代的變革,受到西方藝術的影響,總體上形成了現代的型態。很顯然,在日本畫壇,作為一位學習西畫(“洋畫”)的畫家,森秀雄先生也認真研究過西方現代藝術流派,積極吸收了西方現代繪畫經驗,在其藝術觀念中反映出勇於探索和創新、把目光投向國際潮流的意識。但是,與此同時,他又是一位不斷向自我的內心走去的畫家,總是從自我的感受出發,表達心靈深處的世界。他的繪畫風格受到西方超現實主義繪畫的影響,以構築夢境般的手法將不同的景物置入同一個畫面,展現出充沛的想像力,作品充滿了對夢幻的體驗。然而,他的作品又不同於西方超現實主義的經典樣式——在西方超現實主義那裏,表達的大多是人與社會的矛盾,人的內心受到外部世界擠壓而産生的焦慮、痛苦和困惑,或者描繪的只是個人具體的夢境,是與外界疏離的潛意識流露,因此作品要麼是一種種充滿緊張、驚險和荒誕氣氛的“夢魘”,要麼是不可理喻、別人無法識讀與理解的圖像,而在森秀雄的筆下,現實中原先沒有關聯的物象和景色之間形成的卻是一種種新穎的內在關係,形象具有某種公共的象徵性和符號性,尤其通過大海和天空構築成無限的空間,讓人産生詩意的聯想。我認為,他的這種超現實主義可以稱為“新超現實主義”,是日本畫家吸收西方現代藝術而融入東方藝術觀念的創造。

在森秀雄的作品中,有一些因素是貫穿于他不間斷的創作的:古代藝術中的經典形象,山崖或岩石,女性的軀體,溪流、大海和浪花,尤其是湛藍色天空中漂浮的白雲……這些因素經過他的想像組合,形成了一種種不同的畫面,猶如音樂的展開,既有共同的基調,又有變幻的篇章。可以看到,他所鍾情的這些形象分別代表了兩種性質:一種是歷史的、文化的。在他畫面中出現的古典形象大多是經典名作中的造型,留下了歷史歲月的滄桑印記。他細膩地描繪了它們堅實、斑駁的形體,使之透溢出時間的痕跡,特別具有凝固了的歷史感和文化的內涵意態。另一種是當下的、自然的,那就是蔚藍色的大海、河流和天空以及漂浮的雲朵。它們具有流動的屬性,是瞬間變化的自然景象。森秀雄的創造性就在於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用歌咏生命的情懷和人性的關懷將兩類屬性不同的形象組合成新的意境。通過靜與動、冷峻與變幻、歷史與現實之間的對比,讓不同的意象神奇地獲得了生命。日本美學傳統中一向有對生命體察和觀照的特徵,在一種寂靜的冥想中,宇宙、自然與歷史、文化悄然際遇,生發出生命的秘響和無限的回音。觀看森秀雄的作品,就能獲得這樣的視覺體驗。這是因為畫家就在這種體驗中生活和創作,他貫注于作品的體驗給了我們對作品意境的體驗。

藝術創造的世界總在真實與虛幻之間、現實與理想之間、或者説在“半夢半醒”之間。森秀雄先生所構築的超現實夢幻,就是他長時間處在心靈世界寂靜冥想狀態下的産物。他的畫風幾十年沒有大的變化,在日本畫壇觀念嬗變、流派紛呈的現實中,他的內心的“定力”十分堅毅,不受外界的干擾,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對於藝術信念的堅守。在我與他的接觸中,深感他是一位真正的畫家,不善言辭,也不多言辭。當我問及他一些作品具體的意象來源時,他囁囁不作詳言,只沉靜在思考之中,似乎總在做著他自己的夢,他的夫人也説他一輩子都在做“美好的夢”。也正是因為有著這樣一種修行式的執著與真正的自我,他的夢才能從年輕做到晚年,成就了一個自足的藝術世界。

 


森秀雄先生的繪畫風格是穩健的,但是他藝術的內涵又是隨著時代變化的,在1970至1980年代,他的作品主要反映的是對於歷史和自然靜態的觀照,但從1990年代開始,他除了延續原有的主題之外,還開闢了新的主題,那就是在作品中更多注入社會學的因素,更加強化觀念性,在超現實繪畫的框架中反映對於現代人的關注。在一系列新作裏,他把古典繪畫的情境和現代社會特別是都市空間結合起來,把古典藝術中的人物和現實生活中的人物結合起來,形成了生活的對話與人的對話,這就使藝術的觀念從靜態的觀照轉變為動態的觀照,讓人看到古與今、歷史與現實之間的關係。相比其早期作品,他的新作展開的意向更是多重的,畫中有畫,畫中畫的空間被打破,畫中的人走出了畫面,進入更大的空間,看畫的人來自現實的各個領域,以不同的身份凝視畫中的人,也被畫中的人所凝視。很顯然,森秀雄用“凝視”這種手法把歷史中的人物拉到現實面前,也展現了現代都市中的蕓蕓眾生之相。在具體形態的繪畫中如何體現觀念和當代意識,是擺在當代藝術家面前的難題,森秀雄用畫面空間的錯位和重組、古典人物與現代人物並置的方式解決了觀念的視覺呈現,從而使作品的內涵變得豐富起來,意味變得複雜起來,增加了觀眾在視覺閱讀時的想像力。在這個意義上,森秀雄個人的夢已經擴展為現代人的集體的夢,他的藝術也因此具備了當代的品質。

藝術家的觀念總需要恰切的語言來表達,這種語言實際上也是藝術家性格、心理和觀念的體現。森秀雄之所以選擇超現實的繪畫語言,與他內傾的性格和沉思型的心理有關。只有如夢境的景象,才能把他帶入與現實拉開距離的世界,表達他對於美的憧憬。他在超現實繪畫這個體例中也不斷創新了表現手段,尤其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了噴筆畫的獨特技法。用噴槍代替畫筆,需要控制畫面的效果,使之不陷入照片似的通俗。由於他具備優秀的繪畫才能,在使用噴筆作畫之時,他能夠很好的發揮其長,用以營造畫面光潔的表層和細微的色彩變化,使造型的趣味具有工具材料的技術性,又有手工塑造的藝術性。我特別欣賞他作品的“藍調”屬性,也就是把畫面的色調控制在以藍色為主、黑白灰為輔的調子中。他幾十年沉浸在藍的世界裏,因為夢境通常是藍色的,藍色的優雅、寧靜、深邃為他的作品披染了瀰漫的空氣感,成為一種精神化的色調,

正是由於森秀雄先生幾十年的藝術生涯保持了藝術精神的穩定性,具有鮮明的個性風格,同時又在長期的探索中不斷超越自我,敢於向自我挑戰,在作品內涵中注入新的當代意識,我們樂於向中國美術界和公眾介紹他和他的藝術,促進他與中國的交流。森秀雄先生對中國十分友好,非常看重與中國的交流,願意和中國美術的同行一起分享他的創造心得,向年輕的藝術學生介紹他的繪畫技巧,並慷慨地向中國美術館捐贈他的系列新作,使中國美術館的國際藝術收藏增添了新的作品。為此,我真誠感謝這樣一位對生活與藝術、對藝術與友誼都十分真誠的日本畫家朋友,並祝願中日兩國藝術的交流不斷譜寫出新的篇章。

 

中國美術館館長 范迪安

2010年1月于北京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