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變異記——韓旭成個展前言

時間:2010-03-02 16:36:51 | 來源:藝術中國

韓旭成是我的同鄉,他和方力鈞、張林海都是少年時代一起畫畫的發小,也曾一起報考美術學院,雖然韓旭成沒有如期考上美術學院,但韓旭成並沒有因此放棄畫畫,並幾十年如一日地勤勤懇懇畫到今天。而且因為畫畫,生活過得十分艱難,以致他的前妻把一歲的兒子和四歲的女兒,都丟給了韓旭成並離他而去。最令我感動的是,十幾年過去了,韓旭成以一個光棍之身又當爹又當娘,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兩個孩子養大成人,並且自始至終筆耕不輟。韓旭成的善良、質樸、勤懇,猶如北方的土地和大白菜,他在農村長大,自然對土地和大白菜有著説不出的感覺,也許這和他的藝術從畫大白菜開始有點關聯。

韓旭成畫“白菜”大約始於十年前。那時,韓旭成住在京郊北40公里的上苑農村,畫室和居室就是農民的房子和院子,院子不小,韓旭成又是勤快人,養孩子和畫畫之餘就在院子裏種菜,豆角、蘿蔔、茄子、番茄,當然少不了“白菜”。韓旭成最早畫的白菜就是地裏的嫩綠的白菜,像大畫幅的寫生,不久韓旭成把白菜碧綠的葉子充滿畫面,以直接、純樸的方式描繪白菜葉子的每一個細部,那種過度鬱鬱蒼蒼和生機勃勃的感覺,讓畫面中的白菜開始脫離“栩栩如生”的感覺,你想啊,一平方米多個頭的大白菜,而且還局部,還碧綠碧綠的,多假呀!但是,藝術也許就在這兒被韓旭成觸摸到了,他畫他心中的白菜——那個把自然的白菜變成塑膠一般白菜的世界,也許更真實,更接近今天越來越遠離自然的這個現實性。

搬來宋莊小堡以後,韓旭成的“白菜”發生了“質變”──從“鮮”到“幹”,那時你如果去韓旭成的工作室,可以看到他的窗臺上擺滿了乾枯的白菜。此後很多年,韓旭成一直以刻苦的精神沉寂在乾枯白菜的描繪中,艱難地尋找著自己的感覺。幾年後,韓旭成的“白菜”發生了另一次“質變”──從“幹”到“爛”,初期還像是腐爛的白菜,後期越來越像動物的內臟, 像是無休止氾濫的肉感慾望,現在看起來簡直完全與“白菜”無關了。確實,畫面與白菜無關了,但是,韓旭成是通過白菜的新鮮——乾枯——腐爛的過程,來體會和表達他感覺到的這個世界和社會變化的。或者説,在急速的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文化價值的破碎,信仰的普遍失落,使中國迅速地進入了一個畸形的消費時代,人心浮躁,物欲橫流,斑斕的物質世界掩蓋的是貧富懸殊,和諧的口號粉飾不了激烈的社會矛盾……這種“艷若桃李”表像下“潰爛”的社會現實,帶給韓旭成,乃至帶給每個敏感的藝術家以困惑、憤懣、無奈,以至於韓旭成和那些敏感的藝術家,不使用噁心形象,就不足以表達他們心中的憤懣和無奈。這是當代藝術中多有“不美”形象出現的原因吧,與傳統藝術相比,當代藝術更強調直面慘澹的人生,更少粉飾成分。韓旭成如此直接和大規模地把“動物的下水”當做“重大題材”來畫,也是一種創作。而且岩漿般洶湧的內臟,如橫流的物欲,油膩膩,粘糊糊,爛呼呼,滿噹噹,向人們湧來,也是一種視覺刺激。

近幾年,韓旭成努力把爛呼呼的內臟畫得象寶石一般的感覺,“潰爛之處,艷若桃李”,其實,“爛”和“絢”本身都簡單,難在桃李和潰爛之間的那種分寸感,韓旭成如果能把這種複雜和分寸感覺表達得更到位,他的藝術就會更上一層樓。同時,爛和絢麗的分寸感,也是一種對現實真實更深刻的體驗。

 

栗憲庭,庚寅年初二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