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凡響》展覽前言

時間:2010-03-01 15:27:55 | 來源:藝術中國

趙力

歌德曾説過:“除了藝術之外,沒有更妥善的逃世之方;而要與世界聯繫,也沒有一種方法比藝術更好。”也就是説,在這個變化萬千的世界,藝術是一種媒介,藝術家借助它來表現個人和世界的聯繫。

然而身處在迷茫的當下,想要逃世避世者已然成為多數。即便是那些終日忙忙碌碌的人們,失缺的信仰與物質的誘惑亦使他們的內心充滿了掙扎。況且藝術,或許是一種逃脫平凡的方式,但是未必對每個人都管用。因為,不是每個藝術家都能創造出驚世駭俗的作品,而藝術創新上絲毫新意的背後無疑都凝聚著藝術家的艱辛汗水。

求新求變是藝術永恒不變的主題,也是推動藝術史前行的動力。在當下,每個人都會強調自己的與眾不同與特立獨行,然而這種所謂的“不同”,常常又脫離了自身的經驗與感受,成為了刻意而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之前所謂信誓旦旦的“不同”,留下的卻是“凡響”,使那些“不同”變得如此的無意義。所以如何創作出既新且優的作品,是當代藝術家最為棘手的問題,更是青年藝術家應該面對與深思的語境。

青年藝術家的人生閱歷和社會背景,即決定了這代人所關注的話題。或許,他們喜用各自認為恰當的表達方式來關注自身,呈現某種共同或近似的經歷與記憶,少了幾分對深層文化意義的探究,但在藝術修為上並不缺乏時代藝術家所應具備的底氣、修養以及開放的視野,更因其年少氣盛而敢於肯定、追求與創造。

此次參展的藝術家黃彥、劉波濤、李銳、袁欣、趙一淺,無疑隸屬於青年的一代,但從作品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藝術家對生命的起源、生活的真諦、生存的艱辛等不同方向上的感悟。儘管手法不盡相同,但藝術家們試圖用一種嚴肅的態度,直面探究這些現實或歷史的話題,冷靜真實地展現他們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感。

這些繪畫、雕塑和裝置作品,所透露出來的並非是同齡藝術家們的流風習氣——只關心如何表達個人感受,或是為賦新詞強説愁的創作態度,他們敏感於生存的感悟、困惑與敬意,即便是那些任何的微小細節或者是歲月遷變。值得注意的仍是他們的敏感,針對於各種生存的狀態,針對於漸漸褪去的童年記憶,針對於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針對於生活中活生生的自己,於是神秘、輪迴、記憶、責任、憂鬱等成為了藝術家開疆辟土的武器,成為了各自創作浸淫其中的劇情主線,成為見證著自我青春且張揚個性的標新立異。

“不同凡想”是本次展覽的主題,我們試圖以此來歸納這五位藝術家的創作。與此同時,借助這五位藝術家的作品,我們也試圖去反映出一個時代的視覺特質,記錄一個時代的藝術變樣,研判一個時代的文化面向。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