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90年:包豪斯道路——歷史/遺澤/世界和中國文獻展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1-12 17:40:49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開幕式現場

 

2010年1月12日上午10點,作為紀念包豪斯創立90週年暨中國現代設計發展研究系列活動之一的“90年:包豪斯道路——歷史/遺澤/世界和中國文獻展”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

正如展覽的前言中説:“包豪斯”在中國,很多時候像一塊已經很遙遠的聖地,在需要的時候,被熟捻而又漫不經心的提一下,然後又輕輕地放過一邊,“包豪斯”一詞充斥在各類設計專業考試的名詞解釋中,沒人會説自己不知道“包豪斯”……

但我們是否完全清楚這個藝術教育團體究竟發生過什麼——值得人們惦記了90年?例如我們曾經疑惑過那一群性格各異、藝術觀點不同的藝術家為何能聚集在一起?工藝大師和形式大師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結合?又如何悄悄形存實亡?從魏瑪、德紹到柏林,包豪斯校舍遷址背後的真正原因何在?希特勒為何反感包豪斯而那時的包豪斯至少在表面上已經對納粹表示屈服?二戰以後,包豪斯在東德、西德、美國、蘇聯,為何有那樣截然不同的看法:紅色的、激進的、左傾的、形式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而二戰以後的美國,又怎樣接受了包豪斯的恩惠?

對於言必稱“包豪斯”的中國設計界,90年來確實有許多人和事與它發生著關係,而且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要獨特——因為它是中國的設計界在複雜紛繁的20世紀時空中追求民生改善和“現代化”的自己的歷史。

有鋻於此,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發起“紀念包豪斯創立90週年暨中國現代藝術和設計發展研究系列活動”,此次的文獻展即為其中之一。

這次展覽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杭間教授與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靳埭強教授共同策劃。

展覽共分“包豪斯的真相”、“烏爾姆的繼承和批判”、“包豪斯在美國”、“中國與包豪斯”、“在東亞:日本、中國台灣和中國香港”五個部分。“包豪斯的真相”從思想的沿革、包豪斯之變、包豪斯宣言、三任校長三次詰問、教學體系、展覽與公共形象和群像這些不同的角度,儘量客觀、全面地去回答到底什麼是包豪斯的問題;包豪斯在30年代被關閉之前的未盡的一些理想,在烏爾姆得到了遺澤,包括那些理想主義的、那些戰後新功能主義的種種探索;與此同時,包豪斯在美國那裏落地、發芽、開花,為30年代和之後的美國帶來了全新設計教育體系、社會環境的景觀、設計理念;按照時間年代的線索,“中國與包豪斯”通過對龐薰琹、陳之佛、雷圭元、鄭可、張仃等中國設計界的先輩的研究和理念的回顧,以及對中國設計自身的探索,如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建築系、各類學界出版物中的討論以及設計、藝術等的各種實踐;包豪斯對日本的設計基礎教育産生了深刻的影響,而由於日本與中國台灣和中國香港的設計和設計教育的淵源和聯繫,“包豪斯在東亞:日本、中國台灣和中國香港”形成了前後承接的線路。

在這次展覽中,除了引用了中外專家學者的不同領域的研究成果,還得到了很多當事人的支援和幫助,展覽在為觀眾呈上客觀、真實、深刻的文獻資料的同時,也將成為觀眾一段震撼視覺和情緒的經歷。

展覽還引入了來自歐洲和美國的三部關於包豪斯的影像。《包豪斯:二十世紀的面孔》,由英國著名包豪斯研究學者弗蘭克·惠特福德編導,通過大量珍貴的作品、檔案與採訪生動復原了包豪斯那段激動人心的歷史;《包豪斯神話》則向我們描述了包豪斯混雜的理念與消逝的神話,深入觸及這所學院的藝術與政治宗旨,全面展現了其短暫而曲折的發展歷程;由朱迪斯·珀爾曼導演的《包豪斯在美國》通過對當事人的採訪、包豪斯設計作品的踏訪和大量影像、圖像的再現,將包豪斯在30年代之後在美國的情況梳理清晰,給我們講述了新鮮又真實的一段故事。

為了能使內容完美呈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主任馬泉教授、環境藝術設計係副主任楊冬江副教授帶著他們的設計團隊,作出了富有創意的工作。

“90年:包豪斯道路——歷史/遺澤/世界和中國文獻展”于2010年1月12日持續到2010年1月18日,展覽地點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B區學院美術館1-3號展廳。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1   2   3   4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