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海外

包豪斯—90年:流浪的烏托邦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0-09 15:50:57 | 文章來源: art-ba-ba

90年後的包豪斯,已經不是一間20世紀以來最具影響力和爭議性的設計院校,而且是象徵著一種對現代設計教育理念的革新,也演化為一種所謂的“包豪斯學派”。不過,包豪斯的歷史卻並不完全是成功者的歷史,而是一部夢想家的流浪史。



格洛皮烏斯在1926年設計這棟德紹包豪斯學校,已經成為了現代主義建築的標誌,以及無數建築愛好者的朝聖之地。


   1919年建築師Walter Gropius在魏瑪成立了一座學校,教授繪畫和版畫、瓷器、工業設計、室內計、編制、刷和圖形設計方面最先進的理念。然而,儘管學校的名稱是“房屋”,建築並沒有被列入課程中。希望學習建築設計的學生被安排到Gropius的私人建築辦公室工作。
 
今年整個德國都在慶祝包豪斯誕生90週年,柏林著名的美術館馬丁格洛皮烏斯館、柏林包豪斯文獻館、德紹包豪斯基金會和魏瑪經典基金會一同聯手,策劃了這場“各地同慶包豪斯誕生90週年”的展覽。
 
其實,從光滑的玻璃鋼質摩天大樓到多樣的鋼管支架椅子——今天隨處可見的眾多建築及家居設計源頭都可追溯到這間1919年誕生於魏瑪的設計學院。不過,這座被稱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也最具有爭議的藝術院校”,卻有著一條傳奇的流浪之路。


 


  其實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Gropius對玻璃産生很大的興趣,玻璃帶來的巨大空間感和明亮感是他喜愛的,上圖便是1911年他建造的一座工廠。 


 
藝術技術的新統一
德國人想要創造和進入一個新時代,包豪斯正是這樣一種嘗試……



  1930年邁耶與格羅披烏斯同樣的原因而被迫辭職,由L·米斯·凡·德·羅(Mies van der Rohe) 擔任第三任校長。米斯是著名的建築師,于1928年提出了“少就是多”的名言。這個主張也因1927年德國威森霍夫現代住宅建築展(Weissenhof Housing Project,Stuttgart)中米斯的住宅設計項目的設計風格而聞名於世,被美國建築師菲力浦·約翰遜評論為一種“將成為世界建築設計的方向”的國際主義風格(International Style)。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當時的德國印證了尼采所言的“重估一切價值”——所有歷經了一戰的荒蕪和王朝崩潰的人們,無法沉醉在資産階級的金色舊夢裏。深處廢墟中的人們面臨著重塑價值的挑戰。俄國的十月革命點亮了世界上所有追求一個新未來的人的心,激進的現代生活成為了新生活體驗的催化劑。德國人想要創造和進入一個新時代,包豪斯正是這樣一種嘗試。當時人們普遍認為藝術是社會的邊緣事物,是工業社會裏多餘的角色。包豪斯的企圖是為當時粗糙的設計注入美學的維度。包豪斯的創立者沃爾特格洛皮烏斯(Walter Gropius)説:"我們必須回到手工藝。"包豪斯Bauhaus的構詞是由德語的建築Bau和房子Haus組合而成。格洛皮烏斯再給學校命名的時候可以選用了簡單的詞,來表示他的願望和企圖:“藝術和技術,將達到新的統一。”
 
包豪斯的老師裏奧內費寧格的《大教堂》表達了包豪斯建校時的宣言:藝術家和建築師將在一個屋頂下共同創作,那達到的境界可無限延伸,知道天堂直到永遠,這是“一個新的即將到來的新信仰”。
 
包豪斯的確立成為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展現代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同時也是史上最成功的,影響最深遠的造型藝術學院。它的教學理念不僅僅影響了當時的學生,甚至深刻影響了至今年為止的大學機構。
 
 


Gropius也為很多老師在Bauhaus建造房子, Wassily Kandinsky 和 Paul Klee這兩位大師一度成為了鄰居。



1928年格羅皮烏斯辭去包豪斯校長職務,由建築系主任漢內斯·梅耶(HANNS MEYER)繼任。上圖的這個建築就是1930年梅耶執掌Bauhaus時期在Bernau建造的,是Bauhaus晚期的典型建築。



Gropius為自己建造的這所房屋在二戰時期遭受到嚴重損傷。 


 


  Marcel Breuer是包豪斯的第一期學生,畢業後留校任教成為包豪斯的教師,在傢具設計方面的天才令所有同仁欽佩,並負責傢具設計專業。他融合了表現主義,構成主義,以及風格派的主流意識,並融匯貫通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在包豪斯新校舍完成後,校長Walter Gropius為諸位老師設計了新住宅,並請他為這批住宅設計傢具,其中為包豪斯的老師Wassily (康定斯基)住宅所設計的(“Wassily Chair (1925)”)椅子就是這批傢具中的一件。他在受到自行車把手的啟示後,設計出劃時代的作品。這件作品中引入了他在包豪斯所受到的全部影響:其方型造型來自立體派,交叉的平面構圖來自“風格派”,複雜的構架則來自結構主義,在其設計中充分利用新意的材料.首創和發明瞭世界鋼管椅的設計。“Wassily Chair ”後來由世界許多廠家生産過,至今仍以各種變體形式被傢具廠製作著。這件作品對設計界的影響是劃時代的,它不僅影響著以後的設計作品,而且影響著成百上千的其他設計師的作品。

 

 Bauhaus內部一隅,這座建築現在已經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珍貴遺産。



Bauhaus的極簡主義美學由來已久,上圖的“Red Cube”是由Peter Keler在1921年設計的。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泰特美術館展出四位特納獎候選人的作品
· 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又獲殊榮
· 從日常物象中發現永恒
——看當代美國藝術家威廉·貝利的繪畫
· 一個黑與白的旅程——拉斐爾·馬大維的異想世界
· 三星電子贊助“勒內·馬格利特”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