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設計·新媒體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包豪斯”影響世界九十載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8-20 11:07:57 | 文章來源: 光明日報

為慶祝“包豪斯”誕生90週年,德國3家文化機構與美國紐約的現代藝術館首次聯手,于2009年7月22日至10月4日在柏林舉辦為期兩個多月的“包豪斯:思想的典範”展覽。通過近千件展品,向參觀者細述“包豪斯”的歷史與學説。這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包豪斯”作品展。

“包豪斯”是德文Bauhaus的音譯,原是1919年在德國威瑪成立的一所工藝美術學校的名稱。該校創辦人及首任校長,是著名德國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格羅庇烏斯,他別出心裁地將德文Hausbau(房屋建築)一詞調轉成Bauhaus來作為校名,以顯示學校與傳統的學院式教育機構的區別。另一位德國建築師,亦屬現代主義建築大師之一的密斯·凡·德·羅,曾任“包豪斯”第三任校長。該校于1925年搬到德騷,後又于1933年遷至柏林,同年遭納粹法西斯查封而被迫解散。雖然從創立至遭遇“殺校”,“包豪斯”僅存世短短14年,但其理論與學説卻對整個世界産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激起的漣漪至今隨處盪漾。

“包豪斯”學校注重基礎課的理論與實踐並舉,通過一系列理性、嚴格的視覺訓練程式,對學生進行“洗腦”,重塑他們觀察世界的嶄新方式;同時開設印刷、玻璃繪畫、金屬、傢具細木、織造、攝影、壁畫、舞臺、書籍裝訂、陶藝、建築、策展等13個不同專業的工作坊,培養學生精準的實際操作能力。這種教學方式在當時傳統的學院派看來是十分另類的,但它後來卻幾乎成為全世界現代藝術和設計教學的通用模式。

格羅庇烏斯親自為“包豪斯”設計校舍。他按照建築的實用功能,採用非對稱、不規則、靈活的佈局與構圖手法,充分發揮現代建築材料和結構的特性,運用建築本身的各種構件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覺效果。與當時傳統的公共建築相比,校舍墻身雖無壁柱、雕刻、花飾,但通過對窗格、雨罩、露臺欄杆、幕墻與實墻的精心搭配和處理,卻創造出簡潔、清新、樸實並富動感的建築藝術形象,而且造價低廉,建造工期縮短。它們成為後來形成的“包豪斯”建築風格的“開山鼻祖”,也是現代主義建築的先聲和典範,更是現代建築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包豪斯”校舍建築在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産,一直以來也是吸引許多遊客光顧的旅遊景點。

學校解散後,格羅庇烏斯、密斯等一批“包豪斯”的中堅力量和主要人物先後來到英美等國。他們整理出版“包豪斯”的教案、數據和學生作業,使“包豪斯”的學説傳遍世界,帶動了20世紀中期各地建築和工藝美術教育的改革,並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也對全球建築和工業産品設計領域産生了巨大影響。梁思成先生1948年在清華大學建築系授課時,就採用從美國帶回的“包豪斯”教育理念和教學資料,同時聘請木工大師在木工房教學生木工手藝,使“包豪斯”在中國開始傳播。最終,以突出實用功能、利用先進技術和追求經濟效益為特徵的“包豪斯”風格和流派在建築和藝術界形成,它適應了現代大工業生産和人類生活的實際需要。

“包豪斯”對現代世界的最大貢獻還在於把藝術從一些特定的階層、民族或國家的壟斷中解放出來,歸還給社會大眾。它通過降低藝術的生産成本、提高藝術的生産效率,使藝術全面而整體地介入人類現代生活。在我們日常接觸的每一件現代工業出産的人工製品與物質景象中,無論是書籍影視、服裝飾物,還是傢具器皿、城市建築,都或多或少可以見到“包豪斯”的影子。在追求環保和簡約生活的當下,“包豪斯”的理念不僅沒有過時,而且應予發揚光大,使之繼續造福於人類。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紀念包豪斯建校90週年 柏林舉辦史上最大包豪斯展覽
· 紀念包豪斯建校90週年─柏林舉辦史上最大包豪斯展覽
· [專稿]包豪斯廣場上的“神藥”
· “德國歸來話設計”聚焦環保
· 德國導演拍攝藝術市場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