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寫本同源——論何家英的繪畫藝術

時間:2009-11-24 18:06:49 | 來源:藝術中國

文/ 楊維民

在當代中國畫創作中何家英的作品以其新的經典範式,不僅成功地推動了工筆畫從傳統畫種向現代繪畫的轉型,同時也是對中國畫創作中“工寫相宜、工寫同源”很好的實踐和闡釋。

 

國畫工寫之同源

何家英:“中國畫工寫本同源”。

在他看來,工筆和寫意都是手段,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工筆可以描摹得比較深入細緻,寫意可以發揮得更加舒展隨性。而寫意本身就是從工筆發展而來的,追溯到元代,當時的寫意畫很工整,不過在工筆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的靈性和體悟。所以,只有具備了二者的技巧,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中國畫家。

何家英曾認認真真地學習過黃胄、蔣兆和等前輩的作品,他們對何家英的藝術起了先導的作用,尤其是黃胄給予他很大影響,他的畢業創作就是學黃胄而作的《春城無處不飛花》。在2001年創作的《土耳其所見之一》的題款中他還提到:“予學畫私淑黃胄,先生以其生動易俗之長也。其後為工筆典重之風,自分殊于風發之氣。今歲往訪土耳其,于伊市見諸多女子沐風向陽,其狀頗似黃胄公筆下新疆人物,效其法,筆才一二,乃之黃公之法亦自然之道,不似流年,虛架筆墨耳。”從中可見何家英對黃胄藝術的學習之深。

從何家英的畫風淵源上,能夠看到他受到很多人和很多因素的影響,不管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工筆的還是寫意的,他總是能從中獲益。在中國傳統人物繪畫當中,他學習過張萱、周昉、李公麟、顧愷之等。每學一人,他總有很多的感受並加以自己更多的評價,比如説對李公麟,他認為:“他的作品不是裝飾性的,而是生動與寫實一路的,從生活中去感受的,原創性特別強。他們都不是承續性的畫家,而是開派的畫家。”李公麟極為堅實的造型和把握人物內在氣質的能力給何家英以技法與觀察的啟迪。晉唐繪畫,又讓何家英看到了用工筆畫來進行現代寫實風格的創作是可行的。 然而,比技巧更重要的是對生活體察入微的細緻感受和熱愛,只有這樣畫才能“活”起來。

 

畫中人性之風采

許江:“家英的畫滿溢著人性的風采。”

出於對美的熱愛,何家英的作品以女性題材為多,以柔為美的女性題材,讓畫面充滿著時代的氣息——青春的、健康的、唯美的,那正是人性的風采。何家英認為,對低俗的藝術傾向應當抵制,它涉及到女性人格尊嚴,更反映出畫家審美價值觀的取向。以男性文化為本位,將女性視為“花瓶”當然不可取,對今天女性自身生存狀態、生命價值的思考和表現才是畫家的責任。通過對時代特點、個性特徵和女性自我意識的刻畫,使她們發現和確立自身價值,作為文化主體進入審美領域,才是其美學意義所在。

在表現女性美時,他注重挖掘不同女性心理的內在美感,通過其心靈自然流露出的純真、樸實、善良,表現出一種人格上的氣質美,以及精神上的大美。他所刻畫的人物形象不論是天真少女、知識分子、時髦女郎還是家庭主婦、鄉村姑娘都蘊含著一種雅致的現代美感。在清麗幽靜的背景這個“大同”中,畫面人物千姿百態,個性鮮明。

《秋瞑》、《紅蘋果》把少女的天生麗質以及平靜安然描繪得深入生動,《落英》則畫出少女的娟秀嫻雅,《南韓留學生》把女大學生的睿智和學養刻畫得嚴謹充分,《酸葡萄》表現了女青年的青春朝氣,《十九秋》反映了鄉村姑娘的敦厚淳樸……何家英把這些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放到了他的藝術作品中,使人感受到了藝術與生活的近距離,同時也感受到了作者通過作品所表現和傳達出的一種對現實生活的浪漫情懷。在漫長的創作過程中,何家英找尋到了生活與藝術、表現形式與審美情感之間的連接點,找到了真實的個性化體驗,在單純寧靜的畫面中融入了自己強烈的生命和精神追索的印痕,從而使觀賞者不僅感受到畫面所表現的真實生活,也體驗到創作者在作品創作過程中的精神感受。

 


中西相融之經典

郭曉川:“何家英在美術史上給我們展現出了一種既屬於他個人的,也屬於時代的獨特的審美觀念。”

工筆人物畫自發生、發展、完善以來,昔日的傳統已成為經典,今天的新風格又將成為未來的經典。而今,具有學院派背景的畫家都以發現經典、追求經典、創造經典為自己的終極目標,何家英的學院背景註定給予他“衡中西以融合”的烙印。 潘天壽認為,大自然中到處充滿詩意畫意,不過是有待慧眼慧心人隨意拾取罷了。何家英也是這樣。他説,通過了解各藝術門類的異同、特點,要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並上升到理論高度來認識繪畫。 不僅中國的畫家像顧愷之、張萱、周昉、李公麟、任伯年、蔣兆和、黃胄等人的作品對何家英産生著影響,西方的大師如提香、德拉克洛瓦、庫爾貝、馬奈、德加、雷諾阿、勞特累克等也都是何家英特別喜歡的畫家。尤其拉斐爾,是他尤為喜歡的古典畫家,我們在他的畫中看到的那份閒雅,大約也可以追至這個源頭吧。

何家英不但喜歡上述西方畫家,而且從中西方傳統中體會出藝術創作應該強調對生活和自然的感受、理解及觀察。寫生是何家英面向生活找回直覺所採取的最為有效的方法。在寫生所需的素描手法裏,他洞見了傳統工筆畫所不具備的深入程度以及工筆與素描、東方與西方間的共性與個性、相融性與差異性。無疑,深厚的素描功力是他的表現技巧能夠不斷深入的基礎,也是他將傳統寫實一路推向極致的關鍵。

總體來説,何家英之所以能夠在中西兩種傳統中尋找到恰當的切入口,原因有二:他有一雙敏銳的眼睛,能準確地感受外在世界,同時把自己對生活的審視給予展現,使洞察力、感受力、準確性以及深入的程度都超過一般人;他所掌握的繪畫知識是全面的,認識繪畫的規律是綜合的,而不是孤立地局限在工筆創作上。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