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時代:延安以來的主題創作研究》序

時間:2009-11-09 18:37:56 | 來源:藝術中國

《革命的時代:延安以來的主題創作研究》一書封面

文·王 薇

今年5月的春季拍賣會上有一幅陳逸飛的《踱步》,是比利時尤倫斯的收藏。當我第一眼看到它,就覺得志在必得。是我先生在現場舉的牌,我們當初預計要3000多萬。拍賣之前我怕我先生放手,就發了一個短信給他,要他一定要把這張畫拍到手,我要做展覽。後來,我們用4300多萬拍到了這幅畫,比預計多了1000多萬,創下了陳逸飛作品拍賣的世界紀錄。這也是我們收藏中的最貴重的一幅紅色經典油畫。陳逸飛是上海人,我們一家也是上海人,把這件作品帶回故鄉,我覺得非常有意義。

2003年,因為偶然的原因我接觸到革命題材的油畫。我最早收藏的一件是張洪祥的《艱苦歲月》。我在拍賣會上看到這幅畫,以前我認為它們都收藏在博物館裏。當我第一次買下一幅紅色經典油畫之後,我想試試看能買到多少。幾年下來,我已經收集了100多幅,這使得今天得以在上海美術館舉辦名為“革命的時代”展覽成為可能。

我們大多數藏品都是通過拍賣會買來的,當初我不知道能收集到多少,也許20幅,也許30幅,當我收集超過50幅時就把目標定在了100幅。只有很少的朋友清楚我的想法。我想建立一個系統的收藏來收集這些代表中國一個特殊歷史時期的藝術品,在國家博物館之外,我還沒有聽説私人收藏家在這件事上有出色的成就。

當我收集這一系列作品兩年之後,我越來越清楚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意義。在中國經歷了“文化大革命”之後,很多作品都流散民間,這給了我把它們聚集起來的機會,我覺得這些代表中國現代歷史的藝術品,應該由中國人來收藏。

2005年,嘉德拍賣陳衍寧的《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當我看到拍賣圖錄的時候已經非常的激動。因為這是“文革”期間最重要的作品。拍賣前此畫還在廣東美術館展出過,我就直接飛到廣州去看展覽,當時我十分渴望買到這件作品,但是,這幅畫最後被瑞士人買去了,加上佣金超過1000萬,創當時中國油畫的紀錄。當時我牌舉到下一口,沒買到這幅畫到現在我都覺得非常的遺憾。因為當時在場舉牌的3個中國人都搶不過1個外國人,我心裏覺得特別不平靜。後來,我就努力把我看到的這類作品盡可能都買下來。

我知道我已經收集到相當多極具藝術價值以及歷史價值的作品,很多作品都是我非常珍愛的,比如全山石先生的《八女投江》,沈嘉蔚先生的《為我們偉大祖國站崗》等等。因為我小時候就讀過和它們相關的一些書,甚至一些作品在我小時候的教科書裏就有。我希望將它們公之於眾跟大家一起來分享我對於藝術的激情。

有人可能認為我收集這些作品是為了獲利,事實不是這樣。這些作品價格可能漲或跌,但是,我從沒有要把它們再出售的想法。事實上,我希望我的子女能夠延續我的想法,將它們繼續收藏下去,有可能再繼續添加一些。也許每隔十年,我們就可以重新展出一次。雖然現在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計劃,但是,我希望我們將來可以做成一個美術館,因為我們已經擁有這些現成的作品,因此,實現建立美術館的夢想應該不會太久。

為了收集這些作品,我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常常是聽説哪有作品,我就會馬上過去,經常是早班飛機去,晚班飛機回。從最初到現在,一直如此。最初收集這些作品時,別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看法,甚至我先生最初也不理解。我能夠把這件事堅持下來,得益於一些朋友在精神上的支援。我想感謝很多人。當然我首先還是要感謝我的先生劉益謙,因為有他在經濟上對我的支援,這些收藏才變得有可能。儘管一度我們有過爭論,但現在他真的支援我的事業。這次拍得陳逸飛的《踱步》,就是他親手所為。

總有人問我為什麼收藏這些革命歷史題材的藝術品,我覺得,我們中國人今天在世界上有了相當的地位,可是,我們也都是從這段歷史中走過來的,它代表了我們的歷史。為了收集這些藝術品,儘管我也付出了很多金錢和辛勞,但是,我樂在其中。而且現在有了這樣一個規模,我就更有信心把這件事繼續下去。

非常感謝我的朋友給我介紹了陳履生先生,當他看到了我的藏品的圖片,欣然答應作為我的藏品展覽的策展人,同時表示要作一專題的研究。我們在此後的聯繫中,非常愉快,他能夠理解我的用心,也對我表示了充分的信任。我知道他是一位學問深厚而又非常嚴謹的學者,尤其是在新中國美術史研究方面,有許多研究的成果。當我看到他這一專著的初稿,我和我的朋友們都非常驚訝,出於我們意想之外。他從延安時代一直論述到今天的主題創作的歷史,脈絡分明,論述精到。他為了自己的學術理想,不辭辛勞行走在廣州、杭州、上海以及北京各地,拜訪各位著名畫家,為這些作品增添了口述美術史的資料,也成為本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我認為這本書是研究延安以來的新中國美術史的一本重要的著作,也是一本不可或缺的這一領域的重要的參考書。因此,我樂意分享他的研究成果,如同他欣賞我的收藏一樣,我也希望能夠看到這本書的人和我一樣向他表示敬意。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