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介紹
1.主題釋義
山水——自然
山水,在中國傳統文學與繪畫中是對“自然”的指稱,在本次展覽中指代當代語境中,城市之外的地球自然生態。取其狹義,即“各種天然形成的物質和能量的總體,自然界中的生物群體和一定空間環境共同組成的、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綜合體” 。城市之外,自然山水、野生動植物、淳樸鄉村……山水之美、山水之殤、山水之救贖——是這次展題關注的範圍。
人與自然
《自然辯證法》:“整個自然界形成一個體系,即各種物體相互聯繫的總體。”《道德經•二十五章》:“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每個生命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類曾經從敬畏自然,到改造自然、政府自然,甚至統治自然、破壞自然,轉而保護自然……同樣,自然亦孕育人類、挑戰人類、養育人類,甚至“報復”人類……人與自然,是一對永恒的矛盾。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是此次展覽的出發點。
2.理想與目標
- 重現自然之美,探討自然之道
- 重視人與自然的關係,消解自然與人文科技的分裂
- 示範人與自然之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 從科學、精神、價值觀等層面,關注與探討地球危機
- 大跨度思考關聯和表達關聯,綜合科學體驗與藝術想像,構建理想中的自然
3.藝術家及作品介紹
林瓔:“什麼正在消逝?”
美籍華裔建築師、藝術家林瓔(Maya Lin)在當今國際建築界享有極高聲譽。她是建築大師梁思成與林徽因的侄女,還在耶魯大學就讀時,就因設計美國越戰紀念碑而蜚聲海外。之後20多年裏,林瓔設計的作品遍佈美國各地。她曾被美國《生活》雜誌評為“20世紀最重要的100位美國人”與“50位美國未來的領袖”;被美國《亞裔雜誌》選為過去10年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百名亞裔人士之一;2005年入選美國婦女名人堂。
2009年9月中旬,林瓔的“最後一個紀念碑”——“什麼正在消逝?(What is missing?)” 將全球同步發佈;根據天安時間的空間特別製作的中國版,亦將在“山水”大展期間呈現。這是一組大型聲音及多媒體互動裝置,旨在紀念即將在我們的有生之年消逝的物種,併為人類指引行為方向和希望所在。藝術家説:“此時此刻,我們正在經歷地球歷史上的第六次大規模物種滅絕。造成這一切的唯一原因,是人類的所作所為。平均每20分鐘,即有一種植物或動物從地球上徹底消失。按此速度,未來100年,地球上30%的動植物將走上滅絕之路……”。基於這一可怕現實,林瓔畢多年之力,創作了這件令人震撼的作品,讓觀眾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進入正在消逝的影像與聲音的世界,真實地感受我們賴以生存但日漸毀壞的自然母體,真誠地反思人類自身行為,同時展現未來之“綠圖(greenprint)”。
汪建偉:“隔離”
汪建偉是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新媒體和裝置藝術家之一,也是中國當代最具跨學科思考和實踐的藝術家,研究領域涉獵哲學、社會學、文化學、人類學等。他曾以首位中國內地藝術家的身份參加“第10屆德國卡塞爾文獻展”,並多次受邀威尼斯雙年展、屆巴西聖保羅雙年展等重要國際藝術展事。2008年2月,他榮獲國際當代藝術領域的諾貝爾獎——美國當代藝術基金會的2008年度藝術家獎金,是目前唯一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藝術家。
此次展覽中,汪建偉從方法論的角度,對當今社會將“環保”當作一種意識形態或政治策略的現狀,提出了嚴肅的質疑。即,我們以何種依據,證明當今環保發展理念的合理性,或批判過去人類訴諸的環境的種種行為?展覽將借用20世紀初俄國構成主義藝術家塔特林的《第三國際紀念碑》的基本形式——此作品原意為抗衡埃菲爾鐵塔等資本主義文明標誌而作,但卻因造價高被共産國際認為過於“資本主義化”而未能建成。這一事件本身成為某種提示,使人們反思理想與行動、現在與未來等的中間狀態的可能性。汪建偉將利用中國20世紀五六十年流行的所謂“社會主義”樣式的生活傢具,在天安時間的三層空間中建造一座“環保紀念碑”,以壯觀的視覺語言警示人們關注在環保上説與做、名與實、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
藝術家周偉
周偉的作品“自然生態”使天安時間藝術空間外墻一夜之間佈滿了爬山虎
周偉:“自然生態”
周偉是中國當代著名建築師、藝術家。九十年代至今,專心致力於當代建築與藝術之間的綜合理論研究與創作實踐,其城市研究裝置作品曾在聖保羅國際建築與藝術雙年展上引起廣泛關注。2004--2006年他先後策劃並主持了由多位建築師,藝術家共同參與創作實施的“間-隔”、“城市進行式——現場張江”等實驗藝術現場項目,引領了當代藝術與公共空間跨學科合作的新模式。由其完成概念設計的紐約世貿遺址上再建的自由塔“中國中心”項目也將於2013年面世。
針對展覽主題,藝術家經過研究發現,全球人造綠植需求量、産量及産值正以瘋狂的速度增長,並已生成了完整、系統的産業鏈條,為地區GDP增長及解決就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近年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設計師也參與到這些“人工綠植”的研發、設計中,以使其更加逼真,甚至發明各種新型材料模擬植物的生命原理,創造“新物種”。藝術家在“自然生態”中更加強化“做真”的過程,親自參與到這一鏈條中製作了大量可以亂真的塑膠爬墻虎,包裹整個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的外墻,試圖引發環保理念與經濟發展間複雜關係的深度思考。此外,“包裹”的手法是借用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藝術家克裏斯托夫的作品,以呼應當時盛極歐美的環保運動催生“大地藝術”這一社會背景。
逆轉人類最黑暗的時刻!——《第十一個小時》
2007年拍攝完成的 《第十一個小時》(The Eleventh Hour)由時代華納出品,國際著名影星萊奧納多•迪卡普裏奧製片,並擔任出鏡旁白,在當今環保紀錄片歷史上堪稱佳作。在默認全球變暖趨勢存在的前提下,影片討論了一系列隱藏其後的哲學問題,如人類在地球環境惡化的過程中扮演了何種角色等,並期望以此喚起公眾的危機意識。包括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前中情局局長詹姆斯•伍爾西、永續設計專家威廉麥唐諾與布魯斯莫,以及超過50位的頂尖科學家、思想家、政府官員、社會名人在影片中出場,解釋人類給地球帶來的傷害以及平常人可以採取的補救措施。洪水、火災、颶風、冰山傾覆、不斷增長的巨大垃圾山……所有的畫面都令我們震驚,催促我們行動起來!
地球很美有賴你——《家園》
《家園》(Home) 由享譽國際的法國導演呂克•貝松監製,著名法國攝影師揚恩•亞瑟(Yann Arthus)拍攝並導演。拍攝組走訪了50個國家,並進行大量航空拍攝,帶給人們從未有過的視覺奇觀。從澳洲海底的大堡礁到非洲肯亞高原的乞力馬扎羅山,從亞瑪遜熱帶雨林到戈壁沙漠,從美國德薩斯州連綿不斷的棉花田到中國上海的工業城鎮……宏大、開闊、奇麗的地球景象和悠遠、憂鬱的配樂,大聲呼籲人類要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的家園,與自然和諧相處。
其後,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還將推出“綠色藝術計劃”系列之二——“立體城市:未來中國”國際建築及藝術邀請展及跨學科論壇,探討地球生存資源愈加稀缺的背景下,如何營建理想人居的未來生態立體城市的重要課題。敬請關注!
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 Beijing Center for the Arts
北京市東城區前門東大街23號100006
T: 86 10 65598008
F: 86 10 65599260
M: 13911382142
dongxu@beijingcenterforthearts.com
www.chienmen2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