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美術界專家談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9-23 23:10:33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美術週刊

藝術地再現歷史的情景,必須有基本的造型和構思能力。如今,不少藝術家的寫實能力薄弱了,原來很有成就的一些寫實藝術家受到新思潮的影響,對寫實語言不再精益求精,造型能力也退步了。藝術家寫實能力不強,影響了歷史畫創作的水準。很長時間不提倡畫歷史畫了,現在重新提倡,對藝術家的創作能力是個檢驗。

這次組織的重大歷史題材創作,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不完全一樣。當今社會,藝術觀念更新,多元化格局形成,市場拓展……藝術家可選擇的題材、可運用的語言風格更加多樣,人們對重大歷史題材的興趣淡漠了。不像五六十年代,藝術家只有畫重大歷史或現實題材才能奠定其在藝術界的地位。那些年代的歷史畫,即使不是國家組織也有出路,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沒有國家投資組織藝術家創作很難有好作品出現。——邵大箴

自中國開始有公共和私人博物館以來,歷史題材創作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週年,各方面的力量凝聚了起來,從事歷史題材繪畫創作,實際上是彌補以前沒有做但非做不可的事情。

此次創作的特殊意義在於,當代中國藝術家已經掌握了不同的風格、不同的樣式。我們的這批歷史畫,與義大利、法國、西班牙的歷史畫不同,與俄羅斯、前蘇聯的歷史畫也不同,我們是以多種藝術形式、風格來畫歷史畫,這種不統一應該説是一種優點。在油畫方面,國外大多是以一種古典寫實的樣式完成的,而這次的創作使用了現代的甚至後現代的眼光、手法和思路。如果還是按傳統歷史畫的要求來規範的話,會覺得這批歷史畫不符合規範,但是站在21世紀藝術發展的角度來看,應該説我們往前走了一步。——水天中

入選畫家多選擇採用大尺幅來表現重大歷史題材,因為他們覺得表現重大歷史題材、重大人物組合,大的畫面更容易畫出歷史感,渲染出歷史背景。大尺幅創作對畫家駕馭大畫的結構能力、構圖能力提出了挑戰,有的畫家沒畫過這麼大、這麼多的人物。對於中國畫來講,大尺幅的創作難度更大,不僅造型要準確、構圖要合理,而且筆墨也要飽滿。國畫的寫實吸收了西畫的素描、造型,但和西畫的素描相比,造型以線為主,渲染的部分以明暗關係來表現,水墨渲染發揮了中國畫的筆墨特性。有筆墨韻味的重大歷史題材水墨畫,有很獨特的風格,具有油畫所不能創造出的效果。

本次入選的重大歷史題材美術作品,出現了不少優秀的作品,這些作品的創作水準不亞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創作,而且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反映了中國美術表現重大歷史題材的水準在提高。——王 鏞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伴隨著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建設,組織國畫家和油畫家創作了一批美術作品,形成了一個高潮。到了新時期,為了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革命歷史教育以及重新反思歷史,需要有一批新的歷史題材作品出現。

重大歷史題材創作有如何認識和把握歷史真實的制約性,但也有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表現歷史精神的廣闊天地,並同時應該體現出藝術家的個性風格。它是歷史,也是藝術,是歷史的藝術表現。——劉曦林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在京召開總結會
· 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作品展覽將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圖)
· 歷史圖像 需要人性關懷——施大畏重大歷史題材創作《皖南事變》訪談
· 15件浙産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大作將運送北京
· 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最後衝刺
· 簽約制與課題制更出作品——政協委員談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