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靈魂而畫的面孔——關於赫伯特•貝克的“面孔”

時間:2009-07-31 11:23:20 | 來源:藝術中國

文/格特魯德·彼得斯

當一個人發現其對自身的幸運或不幸負有責任時,往往同時意識到地球上的生命不能永恒不滅。對抗生命的有限性是徒勞的。因此,憑藉多年的人生閱歷將有限的生命時間投入到與眾不同、振奮人心的創作中則顯得更為妥當中肯的。

儘管年近90歲高齡,赫伯特•貝克仍然不斷審視自己的作品,將其創作範圍拓展至更廣的界限,探尋更加真切表現心聲的方式。當赫伯特•貝克還是一個年輕的畫家時,埃米爾•諾爾德作品中汪洋恣肆的絢麗色彩賦予其創作靈感與熱情,促使他走上了一條漫長而成功的藝術之路,塑造出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即赫伯特•貝克的“面孔”。

正如赫伯特•貝克所説,對鏡凝視,展望未來,可以説是人類具備的最重要的能力,也是對靈魂的審視。因此,對不同的臉孔的描繪,體現了貝克的切膚之感與心靈之聲。觀者可以通過他的作品,感悟到藝術家的畫筆是如何隨手而舞,與本人融為一體,承載並傾訴著藝術家的靈魂。

這一點在赫伯特•貝克充滿戲劇性的作品 “紅色頭部”中可以看出:作品中色彩和個性的靈動運用,猶如一種無聲的力量使作者的內心和外部世界融合。這種力量是如此偉大,甚至使人無力質疑。這種感悟並非轉瞬即逝,而是表現主義的有力聲音。“臉部是可以傳情達意的”貝克説,“而不是以一種極其含糊的方式讓人們思索‘這是什麼’” 。

赫伯特•貝克的作品突顯了人們內心深處的衝突:恐懼與勇氣,幸福和絕望,熱愛與仇恨,青年和老年。焦躁不安的橙色,冰冷刺骨的藍色以及輕快活躍的綠色,都被賦予了聲效;黃色和紫色描繪出日出,雲層、海浪和地平線。頭部從完全紅色的背景中凸顯,是表現主義的體現;作品鼻子和眼窩處投射出一片陰影,構圖呈現出一種皮膚的自然狀態。有些作品頭部的位置較高,仿佛一座被置於手工製作的畫布上冰冷而富有金屬質感的雕塑。一張輪廓模糊的藍綠色臉孔,好像某種海洋動物或神話人物,只用一隻眼睛專注于某一事物。在繪畫的過程中,貝克作品中的臉孔已經演變為風景,這些風景在繪畫自身的同時再次鎖定在被釋放的體驗中。這些臉孔往往像新生兒一樣緊閉雙眼,似乎在捍衛某種深邃且未被碰觸的知識。圖像和抽象以一種撼人心魄的方式融合:這裡有僅僅通過色彩和形式擴展的表面,也有繪畫時直覺出現的巧合。有些臉孔看起來很眼熟,因為人們可能會在大街上,電影中或是小説裏看到過相似的臉孔。

貝克的“臉孔”令人過目難忘,也許不僅僅是因為赫伯特•貝克不想對他所畫的臉孔作出任何解釋。正如聖人唯有順應自然規律,對任何人都不偏不倚,真正的藝術家潛心研究,並將其所見所感描繪得栩栩如生。赫伯特•貝克正是這樣一位真正的藝術家,長久以來他一直遵循著自己內心獨一無二的準則。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