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馮夢波:重啟”展覽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7-25 21:36:27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蘭紅超/ 拍攝

 

2009年7月25日下午15:30,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推出了馮夢波最新個展《重啟》,並將於7月26日正式面向公眾開放。該展將藝術家15年前的繪畫作品《遊戲結束:長征》變換成了一個引人入勝的互動裝置,象徵著馮夢波在創作上的輪迴和重新出發。展覽將持續至2009年8月30日。

《重啟》萌芽于馮夢波早在1994年創作的一組由四十二幅油畫構成的系列作品《遊戲結束:長征》。正是這組油畫,讓中央美術學院版畫專業出身的馮夢波在國際藝術界嶄露頭角。如該系列標題所提示的,《遊戲結束:長征》對象徵和符號進行了出其不意地結合,把中國近代史(長征指的是1934年至1936年間,紅軍在毛澤東率領下從江西前往陜西的一次著名的軍事行動)與新體制和大眾娛樂符號——即電腦遊戲——聯繫在了一起。作品倣照早期家庭電視遊戲系統的畫面,描繪了一位微小的、數位化的紅軍戰士正向敵人投擲可口可樂罐,其他的人物則從街頭霸王到忍者龜無所不包。《重啟》的策展人,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策劃人丁達韋評價道:“《遊戲結束:長征》以一種難以置信的、令人驚嘆的方式,把數位和手工、歷史和當下統合在一起,成為一個重要的起點——它包含了貫穿于藝術家整個創作生涯始終的中心主題。”

馮夢波在現實生活中對電子遊戲的長期癡迷,使他將這種癡迷延伸到藝術實踐之中,選擇交互遊戲作為個人的創作平臺。1994年之後,他開始著手自己製作視頻遊戲。比如在《智取Doom山》(Taking Mt. Doom by Strategy, 1997)中,他將大受歡迎的家庭電腦遊戲《毀滅戰士》(Doom)的一些元素與革命年代的樣板戲和電影《智取威虎山》中的片段結合了在一起。其後,在作品中親自擔當編程和數位音畫創作的馮夢波,用一系列穩步展開的項目,繼續著他對新媒體的探索,而作品也變得越來越複雜和富於挑戰。” 對於馮夢波來説,《重啟》不僅僅是又一次用遊戲挑戰並完成的作品,“從1994年完成《遊戲結束:長征》組畫的那一天,我就宣稱這是我未來的電子遊戲軟體的草圖。”直至2008年終於獲取資源和適合的軟體,這一項目才得以實現。藝術家以“14年的夢想終於得以實現!”形容本次個展對他的意義。

展覽期間,前來尤倫斯藝術中心的觀眾可以使用一個無線遊戲控制器打通遊戲的各個關卡,往來于放置在黑暗的中央甬道中的8個大型投影。天真的紅軍戰士依然使用可口可樂罐為武器,他將走過從雪山草地、蘇維埃時代的紅場、紐約市、再到佈滿火山坑的遙遠星球的一系列畫面。《重啟》讓人聯想到八九十年代流行的8比特電視遊戲——例如任天堂的瑪麗兄弟,作品試圖通過電子遊戲來回顧過去,從而和中國的文化史發生再度的碰撞,雖然這種碰撞並非是直接的。在馮夢波看來,遊戲並未結束,它將通過矗立在我們這些觀眾和玩家面前的這個激動人心的新作品,達到至高頂點。

 

馮夢波:重啟

展覽時間:2009年7月26日-8月30日

策展人:丁達韋,UCCA策展人

展覽地點: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中央甬道

 

《馮夢波:重啟》 展覽作品

 

關於藝術家

馮夢波(1966年生於北京,現工作、生活于北京)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版畫係,畢業後逐漸成為中國最傑出的新媒體藝術家之一。除了創作互動作品以外,馮夢波的藝術實踐還涵蓋了多種媒介,包括繪畫和版畫。馮夢波在香港的漢雅軒畫廊(1994年和2007年)、DIA藝術中心(2001年)、芝加哥的文藝復興會(2002年)、台北當代藝術館(2003年)、上海香格納畫廊(2003年)以及北京前波畫廊(2009年)曾舉辦過個展。他也在世界範圍內最重要的一些展覽中展出過作品,其中包括威尼斯雙年展(1993年)、南韓光州雙年展(1995年和1997年)、里昂雙年展(1997年)、卡塞爾文獻展(1997年和2002年)、約翰內斯堡雙年展(1997年)、ISEA國際電子藝術大會(1998年)、奧地利電子藝術節(2004年),上海雙年展(2004年)、國際攝影中心和亞洲協會共同組織的《過去與未來之間:中國新攝影與錄影》展(美國,巡迴展,2004-2006年)和廣州三年展(2002年和2008年)。

 
馮夢波最新個展《重啟》 展覽現場

 


 

1   2   3   4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2009年7月25日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新展
· 中國數字藝術“獨立宣言”
·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近期展覽
· 新書首發式:《對話中國——傑羅姆·桑斯與32位當代藝術家訪談》
· 溫度:劉小東對話閆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