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中國畫應該守望什麼樣的文化精神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7-23 15:42:34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青春(國畫) 田黎明
 
 
中國畫的發展問題説到底是繼承與出新的問題。從當下的狀況來看,在談到傳承時,人們似乎都身不由己地進入到古人的筆墨形式之中,而對其中的文化精神視而不見。這是當代中國畫壇對傳統的最大的誤讀。今天能看到大多的所謂“出新”並不是在中國文化的框架下進行的,而是基於一種嫁接的需要,在文化精神斷裂的狀態下形成的一種趨勢。這種趨勢從目前來看有兩種:一種是寫真,另一種是觀念化的遊戲。
今天,世俗化與都市化已成為一種難以阻擋的潮流。在這種景況下,中國畫的發展出現新的動向在所難免。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世俗化並不是庸俗化,都市化也不能等同於時尚化,甚至陷入玩鬧的泥潭。當然,文化精神不是一成不變的説教,在不同的時代大背景中,閃爍著不同的時代光彩。
對中國畫來説,向傳統本身去尋找中國畫創新的方案,可以説是21世紀中國畫發展的重要戰略性選擇。中國畫的現代發展從中國的傳統體系中合邏輯地找尋建構,就是從自身中尋找未來的生長點。西方油畫以寫實為主,在照相技術、電腦出現以後,油畫的表現手法和審美價值的基礎就開始動搖了,從誇張、變形,走到抽象主義,繼而出現了觀念藝術。以寫意精神為主導的中國畫,由筆墨形成的一種富有精神內涵的抽象美,使其具有無窮的發展潛力,應該是21世紀繪畫藝術發展的新趨向。
當前,中國畫的發展面臨三個方面的挑戰:一是後現代主義、後工業化時代的文化消費觀念的影響。隨著生活節奏加快,人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發生了很大變化,文化快餐成為一種潮流。二是觀念藝術以及平庸的偽傳統對中國畫的衝擊和影響。三是過度市場化對中國畫的影響。僧多粥少,再加上多數進入藝術市場的投資商,缺少必要的修養與眼光,不是根據其藝術價值與水準選擇,而是看重畫家的名氣、地位,這樣就使得畫家熱衷於不擇手段進行炒作,而不是研究學術問題。
文化傳統像其他事物一樣,既有其不斷生發的活力,也有傳統本身慣性所帶來的包袱。當下,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應該守望什麼樣的文化精神?文化最重要的不是其表面化的形式與樣式,也不是當今不少青年畫者穿起的倣古衣衫,更不是臨摹者炫耀的技巧,而是文化傳統中的精神境界。

風動(國畫) 黃永玉

中國繪畫向西方的學習經歷了四個層面的過程:一是對物質材料的學習;二是對繪畫技巧及相應技術的學習;三是對體制及組織文化的認識與學習,包括管理、組織、教學、創作及社會與市場運作等方而;四是對繪畫精神與文化精神的進一步認識與學習,在更深層面上認識人性、人本化的課題,為中國畫從一個全新的視野去超脫世俗化的傳統文化、開拓文化的新境界打下了認識上的基礎。
對中國畫的理論研究基本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本體論研究,即研究中國古代畫論,借古以開今。古代畫論是古代繪畫創作規律、特點的概括和總結,涉及到了繪畫技法、藝術思維、審美理想等核心問題。二是比較研究,即結合中西繪畫的比較,探討中國繪畫自身的特點,意在重新建構一套完整的中國繪畫價值體系,以面對現實和展望未來。實際上這些研究都是為了解決現代語境下中國畫的審美價值、創作方法等問題,為現實中的中國繪畫發展提供依據,完成了中國繪畫理論從古典向現代的過渡和轉型。
有研究者認為,20世紀以來的繪畫批評明顯區別於傳統,並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徵。第一階段是20世紀上半葉。隨著留歐、留日學生回國,西方藝術術語和批評概念的介入,打破了本土以往的一元批評方式。西方藝術思潮和批評觀點、評價標準盛行,對中國的藝術批評走向起到催化作用。第二階段是20世紀50至70年代。新中國成立後,受蘇聯社會主義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和批評方法影響,強調藝術的意識形態功能。第三階段是在西方哲學、美學及藝術理論廣泛傳播的同時,西方的藝術批評理論、範疇、術語及批評方法進入中國美術批評領域,形成了多元格局。第四階段是20世紀90年代後,為探求多元文化共存和文化的交融,中國傳統的批評方法又得到重視,批評理論和實踐逐漸走向深化。批評文章及批評活動似乎總是由學術界和藝術界的精英所為,藝術批評成了每個時期審美時尚的發佈。這表明,在當今中國畫實踐發展不斷多元化後,缺乏深入研究是導致中國畫批評突然失語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導致中國文化精神不斷缺失的研究背景。
中國畫可以説實現了對傳統世俗文化的超越,也可以説是一種回避。在傳統文化的大背景下,中國人不像其他民族那樣重視宗教,傳統文化精神的基礎不是宗教而是倫理,還有一種建立在倫理道德之上超倫理道德的價值,就是人們心靈深處超越現實世界的渴望。在傳統文化意識裏,這種渴望被轉化為畫家對哲學的熱愛。傳統文化中的哲學精神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畫的傳承與發展,使中國畫這門視覺藝術幾千年來魅力不減,閃耀著思辨的光芒。這種帶有哲學精神的傳統文化應是中國繪畫生存、發展、壯大的肥沃土壤,也成為藝術境界的旨歸。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新世紀中國畫的當代語境與選擇(下)
· 阮榮春中國畫巡迴展《傳統與創造》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 2009全國中國畫展合肥開幕(圖)
· 中國畫成國內各類青年美展弱項
· 畫好不容易 有格更困難——我的中國畫創作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