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從公共藝術看當代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7-13 15:05:41 | 文章來源: 上海證券報 邱家和

藝術家隋建國的作品

  在日前舉辦的“張江公共藝術國際論壇方案”上,8位來自美國、日本以及中國大陸與台灣地區的專家學者就公共藝術的國際經驗與張江經驗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記者不僅聆聽了他們的發言和討論,也分別與他們作了個別交談,其中最有趣的是他們對當代藝術的看法。

公共藝術需要當代性

説到公共藝術,在中國的普通公眾會聯想到景觀藝術,甚至是一些藝術圈內人士稱作“菜雕”的作品。本次論壇的策劃者、下屆(2010年)“現場張江”策展人顧振清因此強調,這次論壇不是以雕塑或者景觀藝術,而是以公共藝術這樣一個話題來推出,因為有張江連續三屆的“現場張江”公共藝術活動大型活動的經驗的基礎。

在論壇上,來自美國俄亥俄肯揚文理學院的華裔學者、研究當代藝術史的美術史專家周彥談到了一個特殊的話題:當代藝術的在地性和公共藝術的當代性。他用蔡國強著名的裝置作品《撞墻》來説明當代藝術的在地性,用理查·塞拉的巨型鋼板裝置《傾斜的弧形》與克裏斯多的名作《延伸的柵欄》,來説明公共藝術的當代性。他強調公共藝術的當代性問題,表示這種當代性和當代藝術的在地性是息息相關的,而相關的關鍵詞就是當代性。公共藝術怎麼樣具有當代性?當代藝術怎樣具有在地性?兩者怎樣發生關係?他認為就是其當代性:二者都是立足於當代的。

從公共藝術看當代藝術

日本相模原市女子美術大學教授、2009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館長南島宏,則從公共藝術對當代藝術作了一番另類的觀察。他表示,近幾年,中國在藝術發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日本需要花費50年時間所創造出來的藝術,中國在近幾年都取得了。現在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藝術的中心,藝術品的價格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這些都離不開在20世紀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貢獻的兩個以C字開頭的詞:資本和資本主義。

不過他認為,人們所説的當代藝術,不是大多數人在生活中所創造出來的,而是為有錢人所創造出來的。這引發他思考,怎樣把藝術傳播給更多人、把藝術的價值平等地賦予每一個人?這就是公共藝術,是每個人可以平等享受、可以免費觀賞的。因此他要請大家銘記那兩個C開頭的詞以外的那些喜歡藝術的人們,為他們創造出一些可以全身心地欣賞藝術品的重要性。他進一步追問:藝術在社會中生存是靠藝術本身的力量還是金錢的力量?

雙年展與藝博會的“倒挂”

顧振清在會後與記者談到了他前不久參觀今年威尼斯雙年展與巴塞爾藝博會的觀感。他強調了一個怪現象,那就是以學術性為標榜的威尼斯雙年展,與商業性的巴塞爾藝博會相比,出現了令人震驚的倒挂的現象:以學術性著稱的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在作品的前衛性、學術性上,比之巴塞爾博覽會的參展作品卻相形見絀。他認為,這顯示了歐洲的當代藝術作品在視覺表現力上的萎靡不振,不管採用什麼媒介,那些作品只要離開了特定的語境、言説與注解,就顯得十分蒼白貧弱。相形之下,亞洲以及其他新興藝術市場的作品,確實顯示了更強的藝術生命力與表現力。

作為本屆威尼斯雙年展日本國家館的策展人,南島宏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他説,過去每次參觀威尼斯雙年展的中國館,都給他強烈的震撼,但今年似乎水準下降了,而且很顯著。在他看來,參展的每件作品都不錯,但作為中國館整體看就顯得很無力。

CCA與CA

顧振清則談到了一個有關中國當代藝術的特殊話題:“中國當代藝術”,似乎是一個特殊的指稱,比如説來自美國、義大利的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就沒有人專門叫做“美國當代藝術”或“義大利當代藝術”,但是,在國內外卻有專門針對中國的叫法——“中國當代藝術”,也就是CCA(Chinese Contemporary Art)的叫法。

是CA(Contemporary Art)還是CCA?周彥對此的看法是,這涉及到中國的當代藝術家是以集體的面目出現還是以個人的面目出現。他指出,類似蔡國強、楊福東這樣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就沒有人會強調他們的藝術是“中國當代藝術”。藝術家就應該是以個人面目出現的。顧振清也指出,對相當一部分中國當代藝術家而言,他們的作品卻有著強烈的“中國當代藝術”的特性。他認為這是所謂的“中國當代藝術”的問題之所在。他表示,今後他所策劃的展覽,都不再是所謂“中國當代藝術”的,都將是國際性的展覽。這與他之前強調不打“中國牌”是一致的。周彥也表示,正常的展覽,應該是主題性的而非國別性的展覽。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當代公共藝術三大缺失
· 參與Art Basel公共藝術項目的8個藝術家/組織名單宣佈
· 孫振華:公共藝術的邊界
· 公眾視野:公共藝術與城市建築
· 孫振華:“眾樂樂”的公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