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南昌千年時間當代藝術館週年展側記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7-03 13:11:51 | 文章來源: 大江網-江西日報

城市是有體溫的。它的體溫來自經濟、娛樂、行政、公共建設以及城市的方方面面,但如果缺失了來自文化藝術的溫潤,城市只會剩下荒蕪焦灼的熱度。在這個夏季,一個關於這座城市藝術史的刻度正在更新。

6月20日,南昌千年時間當代藝術館成立一週年紀念展——“南昌進行時”在該館展出。中央美院雕塑系主任呂品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後雷子人,以及我省一批著名藝術家參與其中。展出將延續到7月底。

《尊嚴之路》布面丙烯 王斐作

“一歲”千年。在這座小資日盛、大雅仍乏的城市,人們仍習慣於傳統的、所見即所得的視覺文化,當一種充滿強烈個人意志與晦澀圖式、以叛逆顛覆為導,有著徹頭徹尾的外來血緣的主流藝術以堅韌的姿態楔入這座城市時,它似乎讓我們有些無所適從,又有些敬而遠之,然而就在這驚異、排斥、漠然與誘惑中,人們開始審慎地嘗試著新的審美釋讀。而這場文化楔入的指揮者——來自北京798藝術區的藝術機構千年時間畫廊,在短短一年中,在南昌的城市藝術調色板上為我們呈現了13場精彩紛呈的視覺盛宴:油畫、雕塑、水墨、水彩、版畫等等,當代藝術的所有形態幾乎一覽無余,而這座城市也因之有了新的藝術生態。

然而,作為一個當代藝術的導引者和建構者,多元化藝術形態的展現僅僅是其大大小小的個案組合而已,而其對城市藝術生態最具價值的參與是一個強調參與性與互動性的具有極大包容性的公共藝術空間的建構。正是有了這樣一個空間,公眾精神生活的視界、當代藝術的闡釋、本土藝術的定位、外來文化的融合才能成為我們當下所能探求的真切話題。在這次週年展上,我們可以顯而易見地察覺到當代藝術的三種進化類型,它不以藝術形態的表現為區分,而是以主題內涵的呈現為依據。一類是在傳統意識的主導下關注于文化情感層面與美學本體面貌,如徐東林的田園系列、馬志明的中國印痕系列與萬國華的人物系列;一類則熱衷於從人文的微觀層面去詮釋被思辨意識解構後的社會與文化現象,如雷子人的風月系列、王斐的斬豸圖系列、賀祖斌的優伶人物系列;而嚴智龍、孫曉晨、李南南等人的作品則追求一種情趣性的個人體驗,簡淡溫煦而無負荷。而這些豐富而多樣的藝術形態正是在這樣的一個空間和平臺上才得以集中呈現。藝術,其實不僅僅是作品的精彩,更是藝術空間的精彩。

奧地利詩人裏爾克在《孤獨的風中之旗》中吟唱道:“我猶如一面旗,在長空的包圍中,我預感到風來了……”是的,風正起,而旗不再孤獨。

孫承飛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千年時間珂羅版畫中心
· [專稿] 千年時間畫廊——珂羅版的藝術
· [專稿] 千年時間畫廊——鷗洋油畫作品展
· D26 27千年時間畫廊 《尊嚴之路 之二》
· D26 27千年時間畫廊 時光影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