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藏壞不如看壞 不要讓國寶再"深藏閨中"(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6-24 13:40:50 | 文章來源: 人民政協報 吳春龍

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局部

讀陳傳席先生《藏壞不如看壞》一文,説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世界級國寶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深藏宮中已有20多年沒有打開了。致使一些想研究中國畫及中國收藏保護的專業人士也不得打開觀看研究,讓藏品的展覽、教育、科研的功能喪失。令筆者讀後感觸頗深。

陳先生沒有為“再過幾年,你陳傳席就是最後看到這幅畫的人了。那你就更了不起了。這幅畫如何,你就成為最有發言權的人”而高興,卻因“這幅畫容易損壞,誰打開誰負這個責任。現在誰也不敢負這個責任。這樣的國寶誰能負得起責任呢?”更加憂慮。事實也是“因為顏色厚,每展開、合上,顏料都掉一部分。”然而“中國的繪畫收藏起來不打開,當然損壞小一點,但是自然規律是避免不了的,最後仍然要被自然毀壞,它只是晚壞幾年而已。”在影像複製科學發達的今天,陳先生建議:“應及時運用現代化手段複製《千里江山圖》,使更多的人了解北宋時期青山綠水的藝術水準達到一個什麼樣的高度。”複製幾千份或製成光碟,從而展示其神韻、風采,讓驚天地、泣鬼神的中國宋代青山綠水的藝術傳播世界。陳先生還為能讓古畫便於展示提出改變保存的方法。

同時,筆者想到了上個世紀70年代初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帛畫。為了考古研究,西漢馬王堆古墓我們都進行挖掘考古研究。其中馬王堆帛畫有的地方已爛得不成樣子,但經過修復人員的精心修復,才得以展出。並及時由參與挖掘的羅哲文先生拍攝,由出版社印成畫冊。試想假如考古工作者怕出土後得不到恰當的、合理的保護,怕處在地下有價值的文物出土後變成廢物,也不敢去挖掘,我們今天哪能有實物去研究西漢帛書、帛畫《升天圖》!更談不到陳列、展出及對外文化藝術交流。可是當時的條件與現在的條件簡直無法相比,現在不論是保護還是修復都較當時科技含量高,不如打開早日解決意料中的問題。

何況,文物保護工作的長期性方針是“保護為主,搶救第一”。保護為主以突出強調文物的預防性保護為主,即對文物的主動性保護,盡最大可能防止文物的自然損壞,是保護文物的根本性措施。而搶救第一的關鍵在及時和技術措施有效得力。再者,近現代文物鑒定專家肖貴洞先生在《近現代文物動態養護遐想》一文中,通過例子證明“靜態撂放並不比經常動用好,經常動用壽命反而要長一些。”最後提醒我們“近現代文物養護,不能單靠靜態撂放了。”足見養護的重要性。筆者很贊同陳先生“趕緊向世人展示這張畫,讓大家研究這張畫”這一提議。再説看是看不壞的,只有各位專家看了,才能發現問題及早解決問題。

對於損壞承擔責任的擔心,筆者認為,好似一個人,感覺到身體有諸多不適,卻不敢就醫,怕查出嚴重病情,心理承受不了。其實,在科學發達的今天,如果及早發現問題,早日檢查,結果會有所不同:1.可能根本沒患重病,只是多餘的擔心;2.病在肌膚,完全可以醫治好;3.確實不治之病,無藥可治。但是可以以此引以為鑒,讓其餘患者提前預防。不論是哪種結果,都是利大於弊,無須過分擔心,更不應諱疾忌醫。也可以説文物保護與醫學上的疾病防治一樣,人一旦患重病,醫生也總是想盡一切辦法去醫治,而不提倡凍在超低溫冰櫃裏,等待科學發展了再去治療。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彭卿雲先生曾在文章中提到:“人生病,有不治自愈的,文物生病,則永遠不會這樣的幸運。”“文物修復,是文物保護的重要手段,舍此則大量文物史料必成廢品,毫無利用可言。”充分説明瞭文物及時修復對於保存文物是何等的重要。那麼,我們對待世界級國寶更不應該深藏,任其自然損壞,而是應積極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或救治辦法,讓它早日展示在大家面前,便於讓世人欣賞,使其充分發揮藏品的應有價值。

總之,筆者認為,我們在進行更深入了解、研究歷史文化時,對解決收藏與研究孰輕孰重的問題,應全面去考慮。同時,我們應清楚地認識到,搶救性修復文物是一個歷史性的任務,而文物的預防性保護是永久性的。我們需要對那些在一定時間內還沒有完全退質的文物進行必要的保護,以延長其壽命;對那些遭到退質對外界環境失去抵抗力的文物進行必要的修復,以再現其歷史原貌。因為,現代經濟競爭的實質就是文化的較量,征服的最終體現不僅僅是單純的軍事佔領,更體現在文化上。文化的征服,就是人心的征服,所以我們在汲取外國先進文化的同時,也應從戰略的高度重視發展中華民族文化。只有我們重視文物保護,才能讓更多的文物傳承下去,讓子孫後代領略到前人名作的藝術魅力,也讓世人領略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國寶就是賣也不能賣給外國人:朱啟鈐藏緙絲(圖)
· 台北故宮分級文物數萬件 翠玉白菜非國寶
· 國寶頻流失文保制度還漏洞多
· 故宮國寶級文物展出受損 專家稱是人為原因
· “絕代風華·清宮散佚”國寶複製精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