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藝術留有魯迅的體溫——《魯迅的藝術世界》出版

時間:2009-06-24 09:32:48 | 來源:人民網-《京華時報》

資訊>

魯迅收藏的女侍俑

從魯迅那些匠心獨具的美術畫作中,從那些寬博、厚實的點畫之間,從那些留有魯迅先生體溫的器物裏,可以讓人真切地感受魯迅的人格力量和藝術魅力——由魯迅之子擔任顧問、長孫周令飛主編的《魯迅的藝術世界》日前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

日前,《魯迅的藝術世界》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該書由魯迅之子周海嬰擔任顧問、魯迅的長孫周令飛主編,而三位文化老人吳冠中、黃裳、黃永玉也都不顧年事高邁,共同為該書作序。

迄今僅見的魯迅國畫作品,1912年魯迅為《天覺報》創刊而作

《魯迅的藝術世界》收集魯迅先生的畫作、書法、篆刻、書籍封面、裝幀設計、徽標設計以及收藏的碑帖、版畫、古錢幣、郵品等380余件,其中有不少作品是首次面世,充分地展示了魯迅藝術世界的廣博和藝術修養的深厚。編撰者上海魯迅紀念館副館長王錫榮充分利用上海、北京兩家魯迅紀念館、博物館的館藏(海嬰先生幫同協調),還通過其他渠道,廣泛收集魯迅藝術天地中相關的可用圖像資料,通過幾番梳理、篩選,最後敲實選定383件藏品。在書中,他還對每件藏品都做了言簡意賅的説明,或介紹其來龍去脈,或解讀其背後的故事,或作點睛式的賞析,以及對其文獻價值的品評。這些説明類似一則則微型導讀,把讀者引入魯迅先生當年生活的時代,一睹魯迅多姿多彩的一生。

魯迅在植物標本冊上的手繪

全書分創作、設計和收藏三部分。創作含國畫、線描、篆刻、書法、手工藝品;設計含徽標設計、平面設計、書刊設計;收藏含國畫、油畫、中國版畫、外國版畫、書籍插圖、書法、箋紙、碑帖、漢畫像、瓦當、古錢幣、硯,乃至郵品等十九項。洋洋大觀,包羅中外、涵蓋古今。

魯迅書法《詩經·採薇》

品味魯迅藝術

吳冠中:真偽永不相容

先生對空頭美術家之疾惡,長期令我痛恨空頭,真偽永不相容。

對三味書屋之梅花鹿及臘梅花,成為我對祖國之花之象徵,也多次見諸文字。先生對版畫之推動,對書畫之品味,令我隨時關心。

對北邙所出明器圖的臨摹

黃永玉:在木刻藝術中成長

我有幸在魯迅先生提倡而發揚光大的進步木刻藝術運動中成長,度過了漫長的一生。

他在給某木刻家信中談到美術作品寫實問題時,好像提到過八個字“崇尚高簡,便成空虛”的評語,指一些不踏踏實實做點功夫的美術家故弄玄虛的作風不正經。這八個字至今還是我的論藝寶典。

《珂勒惠支版畫選集》廣告,魯迅設計

黃裳:先生不僅好古,而且崇洋

回憶個人數十年來受到先生的種種熏習、垂教,文章之外,實以美術方面最多、最鮮明而深刻。從《朝花夕拾》中無常的畫像,直至《兩地書》中屢見的“紅鼻子”,留給我的是一副嚴肅而又嬉笑怒罵的真實面影,與通常所説的不茍言笑,嚴肅得使人敬畏的一般印象絕不相同,這就對我讀先生的遺文、接受先生的遺澤時,産生了絕大的影響。

回憶60年前在上海霞飛坊景宋夫人那裏得見先生的遺稿、遺藏,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先生集藏的大量漢畫像石刻拓本。……人們就是不能理解,從事左翼文學運動者為什麼就不能對古典文藝同有愛好。仿佛一個人只能有一副面孔、正經面孔,連吃飯、睡覺、打嚏……都不可走樣。其荒唐可笑有如此者。

先生不僅“好古”,同時還“崇洋”。他印過大冊的訶勒惠支木刻畫冊,印過小冊但極精的《引玉集》,印過果戈理的《死魂靈》的阿庚畫插圖,收集過蘇聯木刻家的版畫原作並作展覽。他還支援、扶掖新生的中國青年木刻家,不遺餘力……綜合起來看,他在美術園地的辛勤耕耘與他在“自由談”之上寫戰鬥雜文,幾乎是“雙峰並峙”的同樣的戰鬥工作。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