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言
為了使5·12汶川地震災區的兒童,通過繪畫藝術撫慰治療,儘快走出心理陰影,回歸陽光生活,在“六一”兒童節即將到來之際,上海文藝出版集團上海百家出版社出版了《風雨彩虹——5·12地震災區兒童繪畫集》,並在全國公開發行。
5月初開始,“風雨彩虹——5·12地震災區兒童繪畫展”分別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地陸續開展。繪畫集將全部義賣,所得利潤設立“彩虹計劃專項公益資金”,用於對地震災區兒童實施繪畫藝術撫慰。
“風雨彩虹”因愛而聚
“風雨彩虹——5·12地震災區兒童繪畫展”以“我的家鄉”、“我的校園”、“我的夢想”、“愛與希望”為主題,展出了1萬餘名兒童繪製的2萬餘幅作品,這些兒童全部來自地震重災區之一的甘肅省文縣。他們中有的人至今仍在沒有任何風扇等防暑降溫設施的地震板房中上學。在上海,從5月23日開始的一個月內,M50創意園、復旦大學圖書館、上海寶山科技園、尚街LOFT、上海少兒業餘新聞學校等處同時展覽並義賣。在北京、天津、深圳三地,畫展也吸引了眾多愛心人士,他們紛紛購買孩子們的作品。
此前,由著名學者吳祚來、毛小雨、汪永晨等組成的24人編輯委員會,從這2萬餘幅作品中,精心選出200多幅優秀作品,由知名作家、《新京報》資深編輯曹保印義務擔綱主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上海東方衛視主持人、零點研究諮詢集團董事長袁岳,同濟大學哲學系系主任陳家琪,廣州美院美術學系主任李公明傾情作序,上海百家出版社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推出了這本《風雨彩虹——5·12地震災區兒童繪畫集》,並通過全國義賣,籌集“彩虹計劃專項公益資金”,對地震災區兒童實施長期的、多種形式的繪畫藝術撫慰。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曹保印説:“這本兒童繪畫集很特殊。從孕育到出生,整個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充滿了愛的味道。從中,可以品出一個簡單的常識:愛,需要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每一個人,也需要愛。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了愛,那麼,所有的日子都將失去陽光,所有的生命都將失去色彩,所有的靈魂都將失去重量。”
的確,聚在這本繪畫集裏的,是地震災區孩子們對生命的禮讚、對真善美的追求。繪畫集中的200余幅作品,因而就不僅僅只是通常意義上的“畫”,而更是孩子們那一顆顆熱愛生命、歌唱並追求真善美的赤子之心。
繪畫藝術為童心“療傷”
在名為《生命的顏色》的序文中,朱永新指出:“仍然有相當一部分孩子,他們依然停留在對災難的痛苦記憶之中。在他們的作品中,看不到象徵希望與生命的顏色,有的甚至是滿眼的黑色、黑色、黑色——這是絕望與死亡的顏色;還有的是滿眼的紅色、紅色、紅色——這不是太陽的顏色,而是鮮血的顏色,是來自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甚至是老師、同學的鮮血的顏色。其實,這也是他們自己的生命的顏色。”
怎麼辦?作為中國權威的心理學家,朱永新教授給出的方法是,通過繪畫藝術,撫慰災區兒童受傷的童心。他舉例説:“在去年5·12後的第10天,我們新教育團隊就去了八一帳篷學校,除了童話、音樂盒和童書、繪本,我們帶得最多的就是圖畫棒、蠟筆盒和繪圖紙。我們知道,這是幫助孩子們療傷的最好的工具,繪畫本身就是最好的心理宣泄和投射。雖然孩子們的作品有不同的生命的顏色,但是通過老師的引導,通過同伴的影響,這些顏色是可以變化的。如果再配上那些諸如《愛心樹》、《獾的禮物》等美麗的童書、繪本,孩子們的心靈就會更加陽光燦爛。”
廣州美術學院美術史系主任李公明説:“陽光明媚,春暖花開,房屋整潔,親人快樂——這些兒童美術中常見的圖像在這裡具有了無比真實的含義和強烈的情感。”他還由這些圖畫談到目前的兒童美術教育問題。在他看來,與一般的兒童教育相比,兒童美術教育的意義與力量就更為凸顯出審美、遊戲、純真精神等特性;對於兒童來説,繪畫只是一種手段,從中可以獲得對事物的獨特感受、審美體驗和體會自由創造的快感。
甘肅省文縣是5·12大地震的重災區之一,也是國家級貧困縣。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在災難發生之後,與汶川、北川、青川、什邡、都江堰等相比,文縣卻幾乎成了被愛遺忘的角落。與其“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考慮到這一點,“彩虹計劃”將以文縣為核心,在文縣受災中小學裏重點實施如下項目:彩虹教師,培養心理與美術老師;彩虹書屋,提供美術用品與圖書;彩虹志願者,招募美術專業志願者支教;彩虹夏令營,舉辦美術夏令營;彩虹之子,資助美術特長生深造;彩虹1+1,招募美術專業志願者,一對一幫扶美術特長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