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紀念512汶川大地震一週年全國美展舉辦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5-19 11:09:48 | 文章來源: 中國藝術報 冉茂金 余寧 鄧風

汶川的孩子(中國畫)張真

5月9日,由中國美協、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文聯主辦,四川省美協、四川美術館承辦的“感恩·重建——紀念5·12汶川大地震一週年全國美術作品展”在四川美術館開幕。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吳長江,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朱丹楓,四川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黃啟國,成都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部長趙明仁,中國美協副秘書長陶勤,四川省文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陳黔魯,四川省文聯黨組成員、秘書長楊時川,中國美協顧問、著名版畫家李煥民,四川省美協主席阿鴿,四川省美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張國平,會展集團董事長、四川省美協副主席鄧鴻,四川省美協顧問、四川省詩書畫院常務副院長戴衛等出席了開幕式。

吳長江在開幕式上講話。他説,中國美術家在災難發生後迅速行動,捐款捐物,奉獻愛心,懷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以愛心投入創作,用手中的畫筆記錄可歌可泣、感天動地的歷史瞬間,弘揚悲壯激昂、大愛大義的時代主題。此次展出的作品既有鮮明的主題特色,又塑造和展現了災區人民在艱難困苦面前頑強不屈的精神風貌。藝術家用特有的藝術語言,描繪出災區人民難忘的歷史記憶,更傳遞出中華民族大愛無疆的崇高情懷!這個展覽是對災區人民重建美好家園的祝福。

山魂·重生(布面油畫)簡崇志

朱丹楓在講話中説,這次全國美術作品展,薈萃了全國美術界的名家大師,集中了抗震救災主題美術創作的代表成果。這些作品圍繞抗震救災與恢復重建,描繪血濃于水的人間大愛,歌頌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跡,記錄重建家園的火熱生活。這是一次以線條和色彩為載體的對抗震救災悲壯歷程的總結和回顧,是一次面向災區群眾和全國人民進行的抗震救災偉大精神的宣傳與洗禮。這些作品所表現的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所蘊涵的對災區人民的美好祝福,必將進一步激發四川人民重建家園的昂揚鬥志,進一步堅定四川人民加快發展的堅強決心。

阿鴿代表四川省美協向中國美協及全國美術界贈送感恩碑,代表四川省美協對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美協和全國美術界表達了崇高敬意。

共和國的臂膀堅實的構成(布面油畫)韓易非

“感恩·重建——紀念5·12汶川大地震一週年全國美術作品展”醞釀已久。去年6月,中國美協與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文聯就在成都就舉辦該展達成了一致意見。今年2月,中國美協發出征稿通知後,展覽組委會共收到初評作品4000余件。藝術家們創作熱情之高,由此可見一斑。經過來自全國各地評委的幾輪評選,共評出入選作品170余件,優秀作品40件。本次展覽的全部作品,緊緊圍繞感恩和重建兩個主題,塑造和展現了中華民族在艱難困苦面前不屈的鬥志、頑強的精神以及災區大地山河重光的美景。藝術家們用他們手中的畫筆和刻刀,記錄無私的人間大愛和災區如鳳凰涅槃般重生的堅強。山崩地裂之時那頑強自救的父老、相互攙扶的鄉親;屋宇坍塌之際那保護學生的人民教師、撫慰孩子的偉大母親;更有那築起條條生命通道的人民子弟兵,點燃道道生命光亮的白衣戰士。災區人民重建美好家園的決心,也在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場景中展現——大人,在廢墟上重建家園;孩子,在板房中復課;傷者,堅強地面對現實;生者,勇敢地走向未來。

與去年反映地震災難的大量作品相比,這批作品經過了更多的藝術加工,在藝術形式的推敲和語言的提煉上取得了更大的突破。藝術家將最為動人的場景濃縮、組合在一起,集中表現了中華民族堅韌頑強的抗爭精神和仁愛友善的高貴品質。

北川人王貴(布面油畫)周七

同時,這個展覽也是對四川省美協和美術界一年來工作的一次總結回顧。張國平向記者介紹,地震發生後,四川省美協便迅速行動起來,成立了“抗震救災辦公室”,投入到抗震救災鬥爭中去。省美協除了組織大家向災區捐款捐物外,還發起“美術界抗震救災捐贈作品義賣”活動,徵集了1400余件作品,籌得善款140多萬元,用於為災區修建學校。同時組織美術家赴成都軍區某部、成都空軍某部、武警四川總隊某部開展慰問活動,捐贈作品數百幅。

用手中的筆來記錄抗震救災的歷程,鼓舞重建家園的士氣,更成為四川省美術界一年來工作的重中之重。四川省美協先後主辦、承辦了“四川綿陽·地震重災區藝術家作品展”、“我們在一起 —— 5·12全國抗震救災公益展”、“心繫汶川 —— 全國美術作品特展”等反映抗震救災題材的一系列展覽,舉辦了兩期培訓班,針對用美術作品重建家園主題創作進行培訓,並組織了一系列大型創作活動。

巍巍羌寨(布面油畫)宋克

英雄機組(布面油畫)張國平

英雄讚(中國畫)楊德玉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