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鄒佩珠捐贈李可染畢生作品給北京畫院美術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5-18 15:36:34 | 文章來源: TOM美術同盟

從左至右分別是李小可、鄒佩珠、王明明

時 間:2009年5月15日

地點:北京畫院美術館

主持人:鄒佩珠 李可染基金會理事長

李小可 北京畫院藝術委員會主任 黃山書畫院院長

王明明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 北京畫院院長

備受社會關注的我國著名藝術家李可染先生的遺産案于5月14日經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做出終審判決。鄒佩珠女士將屬於她的李可染作品與她的三個孩子李小可、李庚、李珠共同捐獻給國家作為正在籌建中的北京美術館李可染藝術館的藏品。

李可染作品 林茂鳥競歸

鄒佩珠女士是李可染先生的忠實伴侶,與李可染先生共同度過了四十五個春秋。鄒佩珠先生始終精心照料可染先生的生活,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共同面對各種困難,支援可染先生事業,為保護可染先生作品,維護可染先生形象,承傳可染先生精神,推動可染先生藝術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歷經戰爭、遷徙、動亂、浩劫與經濟大潮衝擊下,保存了李可染先生一生各個時期較重要的作品及資料,為日後研究李可染先生的藝術,研究二十世紀中國文化史,推動中國畫的進一步發展起著無可取代的作用。李可染、鄒佩珠兩位先生1944年1月在抗日戰爭期間,在重慶結婚,育有兩子李小可、李庚,一女李珠,在相知相攜的半個世紀中,相濡以沫,鄒先生始終在生活及創作中給了可染先生最大的支援和幫助,並以寬闊的胸襟包容家人和朋友,幫助可染先生實現于四十年代立下的改革中國畫夙願。他們共同經歷了戰爭、災荒、疾病和嚴酷的多次政治運動以及各種社會變革等等。將李可染的作品捐獻國家一直是鄒佩珠先生的心願,2005年李可染家人與北京畫院協商籌劃作品捐獻以及展覽事宜。中途因為遺産案風波給捐獻活動造成了耽擱,5月14日遺産案風波結案,捐獻活動終於得以重新啟動。

李可染作品 萬山紅遍 79.6x49.2 1964

鄒佩珠女士及其子女李小可、李珠、李庚捐贈李可染先生的中國畫作品108件、書法作品122件、速寫9冊、水彩畫13件,此外還包括李可染生前以及鄒佩珠收藏作品44件一併捐贈給國家。

北京畫院自2005年起,有計劃、按步驟地開展了“二十世紀美術大家系列展覽”活動,加大力度對二十世紀美術大家進行學術梳理,已成功舉辦任率英、啟功、姚有多、于非闇、胡佩衡、陳半丁、李斛、李苦禪八位藝術家的精品展覽,引發了廣泛的社會影響,李可染是這一系列展覽中一位重要的藝術專題。這一展覽由全國政協書畫室、北京畫院主辦,北京畫院美術館、李可染藝術基金會承辦,將於2009年6月1日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隆重舉行。此次展覽共展出中國畫108幅、水彩畫13幅。這些作品涵蓋了李可染這位中國山水畫藝術大師自二十世紀40年代至80年代的精品,展出的作品中既有早期的《天王送子圖》、《執扇仕女圖》、《賣唱圖》、《鍾馗送妹圖》等人物畫經典作品,也有奠定了其山水畫大師地位的代表作品《夕照中的重慶山城》、《山頂梯田》、《雨中漓江》、《萬山紅遍》等。此次展覽的題目“實者慧”是李可染先生多次書寫的書法作品和一枚篆刻印章的印文,李可染先生解釋為:“天下學問唯老實而勤奮強毅力者得之,機巧不能得也”,這三字,正是李可染一生為人為藝的真實寫照。

 

李可染作品 夕照中的重慶山城 45x53 1956

在中國畫領域,李可染被公認為是承前啟後的一位現代山水畫大師,他的藝術活動屬於中國近、現代美術史發展的轉捩點上特別重要的一環。他的藝術成就突出地表現在開拓中國畫藝術精神的自覺。他有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對未來光明前景的展望。如果説李可染是他的老師齊白石、黃賓虹和林風眠以及前輩畫家徐悲鴻的後繼者,那麼從這次展覽中不難看出可染先生不僅師其跡,更師其心,師其師承精神,更師其創新精神。李可染的苦學精神、探索精神、創造精神,他淡泊名利、獻身藝術、謙虛自信、誨人不倦的品格,他對傳統藝術的珍愛、弘揚,都是值得後世尊敬和借鑒的。李可染的成功,是基於他過人的天賦、紮實的素養和不懈的努力,也和他的人格、閱歷、觀念分不開。他的生命和藝術與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李可染書寫了中國現代山水史新的篇章,他的作品已成為20世紀的經典。恰逢祖國母親誕辰60年之際,李可染先生親屬將可染先生的這批作品捐贈給國家,必定是奉獻祖國母親生日的厚禮。

李可染(1907—1989),1907年3月26日生於江蘇徐州,13歲從師鄉賢錢食芝學習傳統山水畫,16歲入上海私立美專學習。1929年以優異的成績入杭州(國際)西湖藝術院,破格錄取為研究生,師從林風眠等教授,研習西畫。1943年應聘為重慶國立藝專講師,從事中國畫教學、創作和工作。1946年應徐悲鴻之聘為國立北平藝專中國畫教授,同時師從齊白石、黃賓虹,潛心於民族傳統繪畫的研究與創作。新中國成立後、他進一步致力於中國畫藝術的革新。將"可貴者膽,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為座右銘,使古老的山水畫藝術獲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鮮明的時代精神和藝術個性促進了民族傳統繪畫的嬗變與昇華。可染先生自成體系的教育思想,創立了富有特色的"李家山水"。它不僅是畫壇辛勤耕耘70餘年的一代大師,而且在藝術觀念的開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貢獻。 1989年12月5日卒于北京寓所,享年82歲。曾任中央美院教授、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全國文聯委員,第五、第六、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誰是最後的勝利者——李可染文化財産糾紛背後的故事
· 後人完成李可染心願 李家山水遼博團圓(圖)
· 大量李可染作品何以不翼而飛?(圖)
· 誰動了李可染的遺作?
· 李可染藝術基金會擬擴大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