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畢加索的“打鐵老師” 開啟“鑄”到“塑”時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4-07 08:59:08 | 文章來源: 廣州日報

胡裏奧·貢薩雷斯

  由西班牙對外文化推廣署、西班牙瓦倫西亞現代藝術館以及深圳畫院共同主辦的“鐵匠的煉金術——西班牙瓦倫西亞現代藝術館藏品展”深圳展正在深圳畫院陳列館舉行。將持續到5月20日的這次展覽中,雕塑大師胡裏奧·貢薩雷斯的作品成為焦點。這位與畢加索有著密切往來,從手工匠轉變為藝術家,開創了鐵藝進入雕塑領域新局面的20世紀雕塑史代表人物,引起了觀眾的極大興趣。

  開啟雕塑史由“鑄”到“塑”時代

  瓦倫西亞現代藝術館是西班牙第一座現代藝術博物館,至今已成為歐洲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該館藏有超過1萬多件藝術精品,擁有全歐洲最優秀的攝影、波普藝術、裝置及抽象派作品的收藏,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這位巴塞羅那雕塑家胡裏奧·貢薩雷斯的394件作品,包括雕塑、素描、鑄金器件、繪畫和浮雕等,是公認的該藝術家最完整的收藏。

  胡裏奧·貢薩雷斯早期優雅靈動地將天然原料如銀、鐵、陶、銅、黃銅等製成具有觀賞性和實用性的作品,並與設計、建築等緊密聯繫,因此不乏實用性,體現了工藝技巧和藝術情趣的完美結合。而上世紀30年代以後,隨著現代主義思潮在歐洲的興起,他的創作風格也發生了很大轉變,更加個性化,一批頭像、女人、面具等,都是力圖在抽象和具體之間尋找著平衡,用華麗的表現手法傳遞著人類生活的各種特質,他的代表作也大多出現在這一時期。

  在貢薩雷斯之前的金屬雕塑作品,都是用銅水倒模鑄成的,雖然也誕生了很多偉大的作品,但在他看來,這種方式一定程度上掩蓋了材質原有的生命力。於是他首創用鐵塊、鐵條、鐵片,直接做成雕塑品,有意識地保留了鐵材質本身的特質,通過這種堅硬的材質自己對社會與人生的態度,造成了具有震撼性的效果。這種由“鑄”到“塑”的轉變,開創了鐵雕的新時代。他的作品對構成主義、立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等藝術流派影響深遠。

  鐵匠出身 教畢加索壓制薄鐵片的技巧

  這位深刻影響了當代雕刻藝術的發展,卻並非科班出身,“從藝”之前只是個鐵匠。他1876年生於巴塞羅那的鐵匠之家,由於父親從事金屬鐵花生意,他從小便學習煉金術和鐵匠手工製作。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胡裏奧發明瞭一種新的金屬焊接術,在鐵匠圈子中創出了名氣。也因此引起了藝術興趣廣泛的畢加索的注意。1928年至1931年,兩人成為合作夥伴,合作完成了《森林裏的青年人》等6件鐵塑作品。隨後,由工匠、畫家出身的貢薩雷斯,正式成為一名職業雕塑家。據介紹,從技術上來講,貢薩雷斯傳授給了畢加索壓制薄鐵片的技巧,但他對作為晚輩的畢加索的藝術理念影響則更為深遠。當然,生氣勃勃的畢加索的藝術思想,對貢薩雷斯形成自己的藝術創作體系也助益良多。

  留下焊接痕跡 讓觀眾看到創作過程

  在此次展出的胡裏奧·貢薩雷斯作品上,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焊接的痕跡。西班牙瓦倫西亞現代藝術館負責人介紹,貢薩雷斯是歐洲焊接技術結合鋼鐵原料做雕塑的首創者。他認為鐵塑作品不應是靜態的,應該讓人們看到作品的創作過程,因此特意留下焊接的痕跡。他甚至將鐵生銹的過程也視為一種奇妙的藝術,有意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現。

  參展的其他3位藝術家都是貢薩雷斯的堅定追隨者,他們繼承了貢薩雷斯的傳統,但在作品樣式方面又有諸多創新,呈現出多樣的藝術特色,馬丁·齊林諾的作品風格抽象,善於將西班牙迦納利群島土著的古老符號,比如螺旋,融入到雕塑作品中;安德萊爾·阿爾法羅的雕塑作品以“形態”為主題,具有延續性的經驗主義風格;而米蓋爾·納瓦羅則以城市為題材,對空間進行修改,對地點加以建構,他的作品中融入了當代城市規劃與建築設計元素,對工業社會中的秩序與無秩序進行了反思。他們反映出當代西班牙雕塑藝術的一個活躍的側面。(記者 卜松竹)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