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對炎黃藝術館質疑不斷 企業託管能否行得通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4-01 09:39:35 | 文章來源: 北京日報 路艷霞

  炎黃藝術館默默地在亞運村立足近20年了。最近,這家藝術館卻收穫到從未有過的人氣。自從3月9日徐悲鴻藝術大展開展以來,共有10萬人次觀眾免費參觀了展覽,觀眾最多時,蜿蜒的隊伍甚至延伸到了藝術館對面的過街天橋。

  儘管人氣高漲,但炎黃藝術館國內獨有的企業託管方式,依然面臨業界的諸多疑問。

  一年只辦4個展覽

  1991年,國內第一家民營美術館——炎黃藝術館誕生。為了籌建這家藝術館,畫家黃胄和眾多海內外藝術家們紛紛捐出了自己珍貴的藏品。黃胄還帶著夫人赴香港向李嘉誠、邵逸夫等企業家、慈善家“化緣”。但在隨後漫長的經營過程中,藝術館屢屢遇到資金的難題。民生銀行與炎黃藝術館“聯姻”的牽線人、策展人伍勁説:“黃胄的夫人覺得自己年事已高,子女也並不適合做管理,而我碰巧得知,民生對投資、經營藝術館很有興趣。”於是,雙方展開了密切接觸。

  2007年12月,中國民生銀行與炎黃藝術館簽訂了全面委託管理協議,炎黃藝術館也成為國內首家以金融機構為背景的民營藝術館。在10年託管期內,民生銀行將每年投入1000萬元資金,以保證藝術館的正常運營。隨後,經歷了不到1年的裝修改造後,炎黃藝術館于2008年7月重張。

  民生銀行承諾,除了一直對觀眾實行免費開放外,也不打算靠展覽數量取勝。炎黃藝術館現任館長何炬星,同時也是民生銀行品牌戰略部總經理,他説:“100個展覽有100個展覽的收益,但我們不會考慮收益,炎黃藝術館一年只辦4個展覽。”何炬星認為,資金上有保障,展覽的門檻自然就高了。“我們不會為了收錢,標準不夠的也可以辦展。如果降低門檻,藝術館的品位也就做壞了。”

  據悉,徐悲鴻藝術大展4月10日落幕後,炎黃藝術館今年將延續的展覽包括林風眠、顏文梁、石魯等藝術大家的作品展。

  暫時沒有收藏打算

  金融機構託管藝術館即便在國外也很少見,因此受到各界的關注。雅昌集團董事長萬捷斷定,民生銀行希望通過經營美術館實現其企業收藏目的。許多業內人士也認為,民生銀行一定是有利可圖才介入美術館領域的。

  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民生銀行副行長洪歧則直截了當地説:“扶貧有經濟扶貧,也有文化扶貧。企業有錢了,為什麼不能把扶持文化藝術作為社會責任的一項?這也是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舉措。”洪歧介紹,繼託管炎黃藝術館後,民生銀行去年年底還作出決定:設立公益捐贈基金,每年將利潤的1%拿出來回饋社會。

  洪歧説,民生銀行希望打造一家有藝術氣質的銀行。據他介紹,民生銀行正在籌建“民生現代美術館”,並且已經註冊,預計今年10月前後開館,地點在上海市淮海西路。“目前北京的炎黃藝術館基本定位於研究1980年以前的藝術,民生現代美術館則定位於研究1980年以來的藝術形態。兩個藝術館都是公益性質的,初期的投入都來自民生銀行捐助的公益基金。”

  面對民生銀行是否以收藏藝術品牟利的疑問,洪歧説,無論是建設民生現代美術館還是託管炎黃藝術館,都沒有企業收藏行為在裏面。“企業收藏暫時還未考慮,未來可能會有打算。”在他看來,眼下的關鍵在於,藝術公益要有善心去做,而且一定要持之以恒,如果都是有功利的,也很難得到別人承認。“我們不能今天是一副面孔,明天又換成另一副面孔。”

  關鍵是能否持續

  儘管此前已有多家企業介入藝術館投資,但是企業託管藝術館還是頭一次。問題的焦點在於,企業託管藝術館能否行得通?眼下的人氣能否持續?

  業內資深人士楊應時説:“有人出錢支援藝術館是好事,但是同時也很擔心一些企業出於商業的考慮,最終導致藝術館走偏。”他認為,藝術館的管理不應該是企業式的管理,畢竟畫廊和藝術館是有區別的。

  業內人士一致認為,藝術館的管理和經營是長期的事業,不能只看眼前的轟轟烈烈。中國美術館學術部主任陳履生説:“民生託管炎黃藝術館,我們不能一時一事看,不能只看到投入多少錢,不能只看到眼前的裝修,不能只看到迎來多少觀眾,如果不能長久堅持下去,轟轟烈烈也等於零。”在陳履生的印象中,企業介入藝術品投資、藝術館投資,意氣用事的多,深思熟慮的少。“一些企業對民營美術館投入的資金用完後,往往是關張了事。宋莊美術館館長在一次發言中就説:‘一天早上接到投資人的電話,從今天開始不能再給錢了,你們自己想辦法吧。’結果他一下子傻了。”

  儘管民生託管炎黃藝術館的未來不是很明晰,但業內人士提醒,讓藝術館保持常態規模有一定難度。一是因為炎黃藝術館並非處於文化核心區域內,二是因為國內觀眾還缺乏去美術館、博物館觀展的習慣。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