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顛覆藝術
作者介紹:王泊喬,數字藝術中國網站創始人www.dacorg.cn,當代藝術知名評論人,策展人,中國國家博物館創意顧問,中國數字藝術協會秘書長。自1917年杜尚的馬桶藝術出現,實際就宣稱了“什麼都是藝術,人人都是藝術家”,藝術史事實上已經無法繼續了!之後近百年來的藝術現象只不過是進一步的證明了這一點。那麼,“什麼都是藝術”同時也極大的打開了藝術使用各種媒介的可能性,但科技的進步,網際網路的普及和發展不僅僅改變著世界,同時藝術也從新媒體進入了數字藝術新階段。就數字藝術而言,全世界的藝術家目前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
技術=數字藝術?
在我看來,在數字藝術時代的美術館等傳統藝術空間未來將會被“消解”,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任何地方,像公園、商場、機場、政府大樓、學校、野外都可以成為藝術展覽的展場。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因為數字藝術本身就是對傳統的一種反叛和顛覆。
因為在大部分人眼裏,藝術應該是諸如國畫、油畫、雕塑等靜態的由藝術家手工完成的非虛擬性的實物,高高在上,只可遠觀。但對於經常瀏覽DAC數字藝術中國網站可以不難知道,數字藝術最重要的特徵之一恰恰是非手工、動態和虛擬、交互,觀眾的參與和互動是作品的一部分。此外數字藝術涵蓋了多種材料和手段,這也跟社會的多元化有密切的關係。像多媒體互動裝置、電腦動畫、數位影像、網路藝術、數字繪畫以及多種媒介混合藝術都可以稱之為數字藝術。數字藝術具有更多元的形態和想像空間,它早已不是傳統架上藝術的平面姿態,而更多的穿破空間,在聽覺視覺以及感官上帶來綜合的體驗,互動性也達到了任何藝術形式都無法達到的程度,對於藝術表現來講這無疑是一個全新的顛覆和革新層面。
也有人會認為數字藝術是那些“小年輕”的藝術家像玩具發明者一樣搞出來的。而時至今日,當我們看到被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稱為中國美術館2008最重要的一個展覽,全世界50余位數字藝術家參加的《合成時代:國際新媒體藝術展》和上海舉全市之力舉辦的“電子風景—上海電子藝術”,以及在國內外越來越多新媒體藝術展和電子藝術節的綜合性和專業性不得不讓有這些想法的人從新審視數字藝術。
科技和藝術結合的衝動
DAC數字藝術中國網站曾專訪過一位藝術家,從中能夠詳細了解到數字藝術在藝術表現上所運用的技術性是大不同於傳統架上的。在從另外一個方面講,我們本身就生活在一個在被數字工具所包圍的時代,人們無疑已經很難離開像電腦、手機、數位相機、數字電視、MP3播放器等等這樣的數字終端。人們面對的是一個滿世界數字螢幕的環境,是一個不斷融合的終端數字時代。看看你的手機擁有的各種功能,再抬頭看看各個商業街區和各個社區裏的電子螢幕越來越多也就不難發現這一點。來自科技和藝術結合的衝動正刺激著藝術家和商家。有報道稱:奧運過後,北京百萬家庭將進入數字化生活,這就是我們今天現實。
數字化生活正在進入每個人的視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都很難離開這已經被數字形態所包裹的環境,社會無疑正在被數字化,文化正在被數字化,藝術同時正在被數字化,這無疑是誰也無法阻擋的潮流和趨勢。
超炫的數字藝術家們
在不久的將來數字藝術將成為藝術範疇的主流藝術這毋庸置疑,數字進入整個城市體系中,自然也就進入了這個體系中每一個細胞的個體中,這之中必然也會包括文化和藝術。而傳統的藝術介質表現形式很有可能會被邊緣化。數字技術的發展不斷激增著年輕一代的數字藝術家們,使得他們有不斷涌現出來的想法,並將這些都一一的實現。數字技術與藝術心靈的碰撞無疑為創作的更多契機與動力。
DAC數字藝術中國網站上所報道的第一代的數字新媒體藝術家,像張培力、楊福東、汪建偉、豐江舟等人,都是佼佼者。汪建偉是中國傑出的新媒體和裝置藝術家,他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研究綜合知識以及多學科交叉對當代藝術的影響,試圖應用多樣化的學科方法來創造新的藝術語言。在作品中常以旁觀者的角色出現。
豐江舟作品:永樂宮壁畫—眨眼
多媒體視頻
創作時間:2008年
時間長度:1分30秒(迴圈)
在2008年上海雙年展以動畫《野蠻叢生》轟動一時,並在在國際新媒體藝術三年展中獲得新媒體藝術青年獎的卜樺的動畫和數字繪畫作品非常強調想像力,她用電腦手繪板描繪出一幅幅超現實的圖景,畫面中經常出現的紅領巾小女孩、怪龍、肯德基大叔、飛機等形象,與中式傳統建築背景、哥特式建築背景、想像中的地域空間,乃至鳥巢、水立方等疊加在一起,體現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織和觀念碰撞,直刺當代都市人的內心世界,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覺衝擊和共鳴,但她這種獨特的藝術繪畫語言無論承載介質是網路還是紙上作品,不變的仍是直指心靈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