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輝:經營當代藝術是一種文化策略

時間:2009-03-20 09:32:56 | 來源:中國收藏網

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雜誌主編尚輝做客四方沙龍:

經營當代藝術是一種文化策略

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雜誌主編、上海美術館研究員尚輝教授近日在關山月美術館第29期四方沙龍中主講《當代藝術品的鑒賞和投資》。四方沙龍由關山月美術館、《深圳商報》文化廣場、深圳雕塑院等共同主持。尚輝認為,當代藝術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接觸到的一種文化現象,只有將這種現象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才能讓你從感性的盲從走向理性的思考,進而對當代藝術做出相應的審美判斷。你生活在當代,不應該無視在當代藝術中揭示出的人文精神;如果這些當代藝術還同時具有投資的意義,那豈能錯過?當代藝術是一種文化策略,正像所有市場經濟的商品行銷。

當代藝術概念要不斷刷新

當代藝術首先是一個時間概念,所謂當代藝術就是在當下發生與生成的藝術。它不僅涉及年輕畫家,同“老”畫家也有關係。尚輝説,就時間層次而言,“當代”這一概念本身是不斷刷新的,它可以分成新中國(1949年)、新時期(1978年)、新時代(1989年)和新世紀(2000年)等幾個時間節點。不過,尚輝認為,當代藝術更是一個史學價值概念,它是對當代美術史的構建與發展産生影響的藝術新風格與審美新規範的藝術。用西方文化價值標準選擇的中國當代藝術,則主要指以影像、觀念、裝置、行為等為代表的新媒體藝術。

結合現場演示當代藝術的大量案例,尚輝認為這樣幾個特徵值得注意:一是視覺消費化,隱含了視覺藝術經典語言在消費時代的“白話化”。在當代藝術中,消費文化的視覺可感性在不斷刷新受眾的視覺印象,追逐刺激暴烈的圖像逐漸成為視覺藝術家的創作目的。從消費資訊的行銷理念出發,藝術比任何時候都強調它的視覺感受。比如傳統文人畫的荷花是“文化符號”的荷花,不論八大的荷花還是老缶的荷花,他們的作品並不在於表現荷花的真實性,而在於用個性化的筆墨表達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文化隱喻。在當代藝術中,這個“文化符號”的荷花卻逐漸演變成“視覺符號”;二是泛媒介化,就是當代藝術對媒介資源最大化利用,從現成品到人的軀體,幾乎沒有什麼媒介不可以作為藝術的載體。

藝術市場運作尚不健康

在現今社會,藝術生産者與藝術消費者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數位相機、DV和拍照手機已成為大眾日常消費的時候,普通人就可以完成一個畫家的宿願、一個導演的夢想、一個藝術家的名利。因此,當代藝術已疏離了人文塑造的技藝,而把具象、實物和現場作為圖像的人文觀念。“人人都是藝術家”,是當代藝術對藝術家作為社會文化貴族身份的消解。藝術與非藝術區別的消失和藝術與生活界限的消失最終抹平了精英與大眾文化的兩極。

尚輝表示,人們同藝術品的關係變得如此密切,藝術品真正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不過,他認為當代藝術品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並不一致,藝術品市場運作還不健康。他舉例説,過去藝術品的社會價值通常不是通過市場而是通過展覽及學術期刊等途徑實現的。但近幾年來,藝術品市場空前繁榮,藝術品的經濟價值得到充分體現。以2003年至2004年為例,中國較大城市的10個拍賣公司把中國藝術品都拍得所剩無幾,這在歐美發達國家也是不可想像的。有些藝術品的拍賣價很高,其中個別當代畫家的作品價格甚至超過了古代畫家,活著的畫家作品價格超過已逝畫家,有些買家實際上就是賣家,這種市場表現並不正常。尚輝認為,這是藝術品市場的鏈環出了問題。

經紀人制度需大力培育

尚輝還從兩個不同途徑分析了藝術品價值的實現方式。藝術品社會價值的實現主要通過藝術評論家、鑒定家、策展人、美術館、公共媒體;而藝術品經濟價值的實現則是通過藝術經紀人、畫廊、拍賣、收藏顧客(藝術品投資商),儘管有時候可能存在交叉,但他們的職責確實是不同的。尚輝特別提到了藝術經紀人制度,他認為這是藝術品市場是否成熟、健康的關鍵環節。尚輝説,現代藝術品經紀人是通過經紀藝術品謀生的,同畫廊、拍賣公司不同,他們的工作屬於個體行為,需要的是經驗、人際關係,做的是藝術品市場的推廣工作,因此他們也是藝術品市場最重要、最靈活的環節。而做一個好的經紀人需要3個條件,一是他必須熟悉藝術家,甚至可以同時為幾個藝術家做經紀;二是熟悉市場,有比較固定的客戶群,有較廣的人脈關係;三是他必須人品高尚,這是經紀人的基本素質,一個人言而無信是不可能代理作品買賣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