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中國成了外國建築師的實驗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3-18 19:06:23 | 文章來源: 中國青年報

  觀念在圖紙上顯示,已是一種實現

  對於同行的批評,MAD建築事務所並未在論壇上正面回應,“我們只是提供資訊和我們自己的觀點”。

  發言人陳小姐説,MAD對於批評的態度是開放的,這個實驗本身就歡迎更多的人參與探討和研究。網上論壇上的言論不能當成建築評論來看,有些人的言論方式“非常個人化和情緒化”。

  在接受採訪時,陳小姐更樂於表述MAD在建築上的理念,而對與開發商接觸的細節卻避而不談。

  她用“理解狀態不同”來回應“這些建築與當地環境格格不入”的批評,“要有新的嘗試,否則你永遠不知道更多的可能性”。她澄清説,“我們不是3天就把設計拿出來了。前期做了很多準備,在當地考察、跟業主見面、開研討會後,歷經半年才公佈最後的方案。態度是認真嚴謹的。”

  關於花溪是否適合建CBD的質疑,陳小姐説,“我們的設計中也提出了我們的思考,包括對在這裡建CBD的思考。”

  “項目名稱代表了開發商的一種期望,我們也給它增加了自己的設計理想,給城市中即將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一種想像。”她説。

  作為建築師,難道真的只將自己的設計作為一個實驗,停留在紙上嗎?陳小姐説,“我們想表達的觀念在圖紙上顯示出來,這已經是一種實現了。”

  也正因為只是一個實驗,所以環保節能和後期維護成本問題還沒有提到日程上,但陳小姐説,很多設計都在探討用新的方式來實現環保節能。

  那麼,業主對設計方案是否滿意?陳小姐説,“你不如直接問業主。我的工作是對我們自身的態度進行梳理和表達。”

  中國成了尋求廣告效應的業主和先鋒建築師共同的實驗場

  花溪CBD方案讓眾多網友聯想到了早前央視新樓、國家大劇院和國家體育場引發的爭議。在這些地標性建築招投標中,本土人才全軍覆沒。

  當真如MAD所説,今天的中國已經成了全世界的城市實驗室了嗎?我們應該以開放的心態來擁抱外國建築師在中國的創作熱情嗎?

  建築師越劍説,能夠請來10多名國際建築師,讓建築業界關注貴陽,説明開發商有前瞻性、有遠見,即便是為“炒作”和造勢也有積極意義。但是這樣的研討活動,為什麼不增加國內外建築師的對話?由國際前沿理念和本土觀念相碰撞,從學術角度來説,不是更有價值嗎?他為業界內這種“外來的和尚好唸經”的傾向感到擔心。

  常玨説,外國建築師確實整體實力比絕大多數國內建築師要更為成熟和專業。對洋設計的崇拜是正常的,是進步的動力和方向。事實上,外國建築事務所在中國設計了大量高品質、但並不大膽突出的建築,受到矚目的只是一小部分先鋒建築師。他們的作品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不會符合國情,其更多的意義在於建築學本身的研究和理論上的探討。

  “國外很明白實驗建築和建造建築的區別。比如央視新樓的設計者庫哈斯即便在他自己的國家也是鮮有作品真正實現的。”常玨説,但由於這些建築師本來就習慣與媒體進行良性互動,在中國,媒體的過度關注使他們的設計有了額外的價值,導致越來越多的客戶願意投資在他們身上來換取注意力。

  “一方面,中國有大量的‘熱錢’來支援他們,新的‘熱錢’需要足夠吸引眼球的建築來樹立地位和影響力。另一方面,這些新的建築使先鋒建築師們實現了理想。隨著二線城市的開發,先鋒建築師的追隨者會越來越多。”常玨説。

  常玨認為,媒體對建築的評介往往是漂亮的圖片配以簡單的文字,這使越奇怪、越誇張的建築越容易獲得更多的媒體曝光,有奇思異想的建築師往往佔得先機。

  “先鋒建築師目前是中國媒體的熱點,是民眾口誅筆伐的對象。花一筆不大的錢,做點有爭議的作品,無論好壞,只要吸引眼球,就已經成功了。地塊和項目得到了關注,隨後的開發和銷售就自然容易了。”

  “所以應該説,中國成了尋求廣告效應的業主和國外先鋒建築師共同的實驗場。”常玨説。(記者 雷成)

   上一頁   1   2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