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上蘭亭

時間:2009-03-17 17:30:29 | 來源:藝術中國

    “逼”上蘭亭

    劉洪彪

    西元353年上巳節的山陰蘭亭,匯集了42位名士,修稧洗濯以去邪除災,曲水流觴以暢敘幽情。那次蘭亭雅集,為後世留下了37首情醇才富的蘭亭詩,留下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造就了韆鞦書聖王羲之,成為中國書法史上永不失色的光輝事件。

    十幾歲時,我就記下了書聖王羲之的英名,數十年來,我心儀《蘭亭序》的風神,希冀蘭亭雅集式的文人墨客間的交遊。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始,紹興蘭亭時有中外書家歡聚之興事雅事,每每聞之,心馳神往。近些年,京城書界追隨書聖,效倣蘭亭,沙龍四起,雅集不斷。從2004年“北京22人書法展”開幕日的“華寶雅集”始,我連年參與組織和親歷了“竹苑雅集”“小湯山雅集”和“大興雅集”,交新朋友,得新資訊,聽新觀點,生新理念,獲益匪淺。2005年,我與邱振中、王友誼、李松、胡抗美、劉文華、張旭光、曾翔、王學玲和張繼諸友幾度聚首,多次雅集,或抽籤限韻,賦詩誦春,或集中作品,相予審評,或各出上聯,網上求對,皆坦懷直言,其樂融融。終以“篆隸楷行草•五體十家展”亮相京城,公示于眾,招致觀者如潮,演成書壇盛事。這種同道間的交流互動,有益於增進友誼,有益於互為砥礪,有益於詩書兼修,對長久獨伏幾案、廝守楮硯者,實是開眼界、闊胸襟、長見識、廣思路的好機會。

    然而,每一次集會,我都會遙想蘭亭,遠思書聖。所謂雅集,“集”是一種形式,容易;“雅”有諸多內涵,很難。我總在等待著一個適當的時機,心清念純地拜謁書聖,去靜靜感知魏晉風度;意暢情舒地遊賞蘭亭,去默默領契蘭亭精神。我不想隨隨便便、潦潦草草地浪費首次蘭亭之行。這就是我從未踏上蘭亭勝地的原因。意想不到的是,我的蘭亭初度竟悄然而至。

    今年7月上旬,友人電話告知,我被列入“中國書壇蘭亭雅集42人展”二百人備選名單,我並未在意。7月22日,我與中國書協草書專業委員會全體同仁正在義烏共襄“墨舞神飛”系列活動之盛舉,有人再告,我已成為百位入圍書家之一,我仍未上心。直到我收讀了活動組委會的邀請函,方知此次活動之來龍去脈,亦能從主辦者和百個奪人眼目的鼎鼎大名中感知活動規格之高、規模之大、陣營之強。當時,我雖陷入滿天飛、到處跑的奔忙中,但仍在截稿那天寄走了兩件匆匆揮就的墨稿,以表示我對此次特殊活動的讚賞。不久後又有消息,“蘭亭雅集42人展”座次排定,我名列第十,而前十名正是主辦者評定的“蘭亭七子”候選人,擬於8月下旬在蘭亭進行學術答辯,然後根據作品和答辯的得分,對前七名授以“蘭亭七子”稱號。

    接到答辯通知,我突然感到了幾分壓力。一般説來,位居末席者要擠進前七,若答辯中沒有突出表現,幾無可能。再看另外九人,或是博士、碩士;或是書法教師;或是當今書壇各書體代表性創作高手;或是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的狀元得主;或是屢獲國展大獎的書壇精銳;或是近兩年頻頻折桂風頭強勁的新星。而我,廝弄筆墨數十年,一無家傳,二無師授,三非科班,僅憑一腔熱情,一股韌勁,孤舟獨槳,盲人摸象,彎彎曲曲坎坎坷坷一路走來。論學歷,拼實力,都在他人之下,此去比試,充當“陪練”無疑。儘管如此,我還是樂意去,做一片綠葉,襯幾朵紅花,也好。可臨近出發時又有變故,十人中僅有的兩位比我年長的候選人皆因故不能前往,放棄競爭。這樣一來,我便成了八位參選人的第一“高齡”,而八人淘汰一人,最終由我獨成“綠葉”的可能十有八九,如此則委實有些孤零而難堪。去也不去?令我頗有些進退兩難,舉步維艱。

    我本對獲取什麼獎項和名分從不介意,能被選進二百人名單已很光彩;留在百強之內更是幸運;再躋身42人雅集陣營實屬不易;被評定為十名候選人之一,那是殊榮。又何況,我若退出,剩下七人答辯便失去了意義。更何況,我一旦退出,候選人裏年齡最大者45歲,幾乎成了青年書家的角逐,“七子”成員的年齡構成,也整整缺失了一個年代。還有,我以自學者的身份參加最終的比試,對全國眾多書法愛好者中相當一部分自學者,或許多少有點激勵作用。

    斟酌再三,我做出了“出京趕考”的決定,與另七位候選人一起,先後走上了設在蘭亭的答辯講臺。就這樣,我完成了期待已久卻又突如其來的第一次蘭亭之行,我曾戲稱此行為“逼上蘭亭”。

    我的首次蘭亭之行結束了,我只在紹興住一夜,呆半天,並未來得及敬謁書聖,細讀蘭亭。然而,這次有些異樣的行旅給我留下了重重的印記。在蘭亭,匆匆掠過茂林修竹間的幽徑與曲水;匆匆掠過集康熙、乾隆皇帝墨跡于一石的“祖孫碑”;匆匆掠過羲、獻父子各書一字合璧而成的“鵝池碑”;匆匆掠過康熙皇帝書丹刻就、遭破壞折斷復原後被萬千遊客積年累月摩畫的“君民碑”……所有這些,都已深銘在我的心裏。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