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年,藝術圈最激動人心的消息似乎都和錢有關———藝術市場上的叫賣聲在2007年達到高潮,張曉剛、岳敏君、王廣義等當紅的藝術家作品接連在紐約、倫敦、香港、北京拍出超過千萬的高價,爆出一個又一個新紀錄。與此相關的,關於當代藝術的展覽之多達到了一個高潮,同時也讓人們對藝術展覽的厭倦達到了最高點———不論是在798藝術區內眾多的藝術展還是威尼斯雙年展、卡塞爾文獻展.招致的批評顯然要比讚揚多。
目前市場上最受歡迎的藝術冢,比如岳敏君、蔡國強、王廣義、方力鈞等,最近四年拍賣場上出現的天價對他們具體的生活並無大的影響。一方面,在十年前他們已經可以從藝術市場上得到相當的收入,另一方面,現在賣出天價的作品也多是他們十年之前出手的作品,直接獲益人是那些現在賣出的藏家。
藝術家岳敏君的作品《處決》在倫敦蘇富比拍賣行賣出了4478萬人民幣,他的父母是北京人,所以他承認即使1992年前後在圓明園藝術村做流浪畫家,也比許多北漂藝術家處境要好。1993年他的兩張畫賣出了5000美元,次年瑞士人開的香港少勵畫廊買了他和楊少斌的畫,還在香港舉辦展覽,從此他在經濟上已經沒有什麼壓力。而劉小東這樣在美術學院有教職的藝術家的壓力更小。
現在的作品在拍賣市場上拍出天價,藝術家仍然是受益者之一,因為這可以讓他們以此確定新的基準價,而且由此而來的名聲也是一種有利資源。已經有多張作品拍出百萬價格的年輕藝術家尹朝陽就表示樂於看到拍賣市場上傳來好消息,因為拍的價格越高,藝術家能生活得更好,也有新的動力去創作。當然,相反的意見則擔心藝術家安於富貴而疏于創作。
那些市場最頂端的藝術家已經厭倦了談錢———張曉剛、劉小東、蔡國強都宣稱拍賣價格和他們無關。的確,當初一件作品從藝術家手裏賣出的時候,價格要遠遠低於幾經轉手後的拍賣價,從中得到利益的不僅有藝術家,也包括收藏家、拍賣公司等等。但是毫無疑問,藝術市場的興起帶來的實際回報和新的象徵性影響力不僅改變了藝術家們的實際生活,也讓他們在整個文化群落中的位置發生了改變。
隨著遊戲的參與者越來越多.當代藝術也在以富有中國特色的方式擴張:除了比利時富豪投資設立的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在北京的推出,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在內蒙古草原當地私人收藏家修建的鄂爾多斯美術館也已開館.而在四川著名的道教名山青城山附近,都江堰市政府和地産企業也合作為張曉剛、岳敏君、王廣義、周春芽、何多苓、方力鈞等藝術家修建了個人美術館,政府劃撥土地、企業出資修建、藝術家自行運作的模式屬於世界首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