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創造·感悟都市

時間:2009-03-13 15:16:17 | 來源:徐悲鴻大型藝術展

 
何燦波·HCB-169 啟示系列04 宣紙水墨、金粉 203x123cm 2005

  水墨創造·感悟都市

  主題闡述:

  中國正在進行的改革、開放已有三十年。三十年以來,中國現代化的步伐不斷加快,現代化的程度也在逐步加深。古老的中國正從農業社會大踏步地邁向工業社會(經濟學家們認為,中國已進入早期工業時代)。在這場史無前例的社會、經濟大轉折、大變革的轉型過程中,有一個變化最是令人矚目,那就是——都市化進程的加速和都市文明的崛起。

  都市文明確切地説分為兩大部分:首先是物質文明,其次才是精神文明。一個是“硬”的,一個是“軟”的,二者相互相成,互為影響。都市的物質化進程是可以通過數據來量化的,例如城市數量的增多,規模的擴大,都市人口的劇增,以及都市現代化的諸項指標,等等。而都市精神文明的程度和高度,包括都市倫理、都市人格、都市精神、都市文化(包括藝術在內)的建構,卻難以一一用數據來量化。都市精神文明的實質是現代人的文明,是一大批現代人的崛起和壯大。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隨著現代都市化程度的加速、加大、加深,都市文明的新時代必然會到來,而且正在到來。我們還必須相信:新的都市文明一定會超越農業文明而迎來它新的輝煌時代(至於它們二者之間的區別和互動關係,另當別論)。這也印證了馬克思主義的一條真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旦經濟基礎發生了巨變,上層建築與意識形態也必然會或快或慢地發生巨大而深刻的變化。

  大批新興都市的崛起、壯大,加上原本就有的一批大都市的進一步拓展並日益國際化,這一系列欣欣向榮、日新月異的深刻變化,無疑會給廣大的城市居民乃至全國的老百姓,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或效益,最為明顯的是提高了生活品質,創造了諸多的方便和快捷,實現了一系列的幸福指數。通俗一點説,都市使廣大市民一天比一天更感到幸福和滿足。

  毋庸諱言的是,都市、還有大都市的迅速發展並國際化也帶來了諸多的新問題和負面效應,諸如生態平衡、農民工、拜金主義、功利主義、教育、公共衛生、交通擁堵、新的城鄉關係、乃至都市的社群關係、倫理道德、心理,等等問題(這些問題,在早期和中期的都市化進程中表現得尤為突出),也成了都市的決策層、管理層、媒體,乃至每一位市民亟待關切、思考並予以解決的方方面面。

  無論是正面的,積極的,良性的,光明的,還是那些負面的,消極的,惡性的,陰暗的;無論天使,還是魔鬼;無論幸福,還是痛苦 ,都是成萬上億與都市同在的人們所必須承受的,經歷的,體驗的,消化的。都市的一切都與我們每個都市人同在!誰也無法逃避,除非他(她)再一次選擇遠離,回到山鄉……

  億萬都市人群中自然便包括了一個特殊的人群——藝術家們。

  藝術家其實是都市文明(包括上述的正、負兩個側面)最早的一批體驗者、感悟者、傳播者、建設者。而真正的藝術家,從來都代表了全社會的良知,乃至是社會的脊梁。在如今這個時代裏,也不應是例外。

  僅以上海為例: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時代,都市之光剛剛照耀在申城上空,就在這片十里洋場裏,誕生了舉世皆知的“海派文化”(包括海派藝術)。解放後,尤其是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不僅“海派文化”(包括海派藝術)得到了繼承和發揚,更為可喜的是,日趨多元的現、當代文化(包括藝術)正在變得越來越豐富,並日益成熟起來。真正的“海納百川,寬容大度,民主平等,不斷進取”的現代“海派精神”(也是一種都市精神)正在逐步地體現出來。

  一方面感悟都市,表現都市,宏揚都市精神,塑造都市新型人格;另一方面,反省都市化進程中的種種問題,確立都市批判的新視角等等,這兩方面不僅在三十年來的油畫、雕塑、版畫、公共藝術、影像藝術等領域得到了比較充分,也比較成功的體現(此類事例很多,不一一例舉),而且在水墨畫領域,更確切地説是水墨藝術領域,同樣是如此,且是碩果纍纍。這一點,正在引起畫界、批評界、乃至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和強烈關注,堪稱為這一領域內一次重大的社會學轉型(參見拙作:《論水墨藝術領域內的社會學轉型》,刊于《批評家》第一輯,2008年8月出版)。

  眾所週知,傳統的中國畫(主要是文人畫)是農業文明的産物,所以,它的現代轉型乃至當代轉型是必然要發生的,這是不爭的事實。二十世紀以來,中國畫就一直處在這樣一個轉型的過程中,圍繞著這一過程的是無休止的爭論和各種主張。可是,誰也違背不了一個事實: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現代水墨畫運動終於發生了,且已形成幾路“大軍”分頭並進,勢頭正旺,令人矚目。當代水墨藝術(觀念性的)也方興未艾,勢頭咄咄逼人。中國畫界正所謂是“三足鼎立”、“三分天下”。

  以“都市”為表現主題的水墨作品主要存在於現代水墨畫和當代水墨藝術領域(傳統中國畫領域裏也有,但不是本展覽所要選擇和討論的對象)裏。進而言之,以“都市”為主題(對象),絕不僅僅是題材的轉變,主題的轉變,也不僅僅是工具、材料、方法、語言的轉變(創造),更重要的是觀念、立場、態度和人格精神的轉變。 傾力地倡導和宏揚一種現代理念,塑造一種現代人格精神——這才是本展覽的真正宗旨。

  本展覽以“感悟都市”為總主題,而以“都市人物”與“都市景像(山水)”為兩個分主題。“都市人物”在近三十年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取得了十分可觀的成果,格外地引人矚目;“都市景像”又被稱為“城市山水畫”,自“深圳•國際水墨畫雙年展”(2006.12——2007.1)倡導以來,也已引起學界和社會的關注,其中同樣有一批可圈可點的成果。兩個分主題的展開,不但可以一窺“都市水墨”的精神面貌,在激賞它們並産生共鳴的同時,引起我們對這一領域的現狀和未來諸多的思索和感懷,更能警醒社會民眾,鼓舞起投身“都市化”偉大事業的昂揚鬥志。

  參展藝術家名單(擬):

  “都市景觀”:董小明、卓鶴君、劉一原、王秋童、羅青、倪再沁、南溪、劉鳴、何燦波、蔣非墨、何沛禮等。

  “都市人物”:葉文夫、黃一翰、劉慶和、李津、鄒建平、石建國、曹寶泉、馮斌、蔡廣斌、崔進、張正民、鄭強、劉西潔、秦付明、杜小同、余洪波、譚變等。

  策劃人:陳孝信

  展覽地點:朱屺瞻藝術館2-3樓

蔣非默·移

南溪·大閱兵·敬禮A 124x98cm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