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拿什麼來拯救你——金融危機中的當代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2-24 22:27:46 | 文章來源: 中國藝術批評家網 李興強

金融危機給藝術帶來了什麼?

隨著2008年末冬季的來臨,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也倍感寒冷,在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下,中國的當代藝術也遭遇到嚴酷的生存挑戰,被資本炒得火熱的當代藝術市場一下子安靜了許多,讓專注于其中的藝術家與批評家有時間思考藝術本身的問題,在新的環境裏,藝術的自律是否會讓藝術在新環境中發生轉向?

藝術的發展受種族,環境,制度的影響比較大,在某一時代及特殊背景的影響下會産生藝術風格與潮流的變化,而社會背景的特殊因素就會是這些變化的導火線,新的文化不斷積累,由此而發生的轉折是自然而然的。1929年在美國發生經濟危機時,羅斯福政府接受藝術家喬治•比德爾的建議對當時的藝術家進行了“聯邦援助計劃”,讓這些藝術家在極端困境中仍然能從事藝術,十幾年以後,曾經受過這個計劃資助的藝術家有許多人脫穎而出,成為有世界影響的著名當代藝術家,如創作抽象表現主義作品的波洛克即是其中之一,這使得長期以來想擺脫歐洲文化束縛的美國最終在藝術領域取得了成功,使他們新的審美風尚與價值觀念帶到世界上的各個角落。英國在20世紀後期傳統經濟相對萎縮的情況下,政府支援發展文化産業,為這個老牌的工業國家注入了新的力量,現在文化産業在英國的經濟總量中佔據重要的比重。國家的政策策略和由此産生的時代背景無疑在藝術進展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中國目前面臨的狀況遠沒有美國1929年經濟危機時那麼嚴重,但資本的冷卻給藝術方向的轉型帶來了新的時機與外部條件,中國學院派對當代藝術由反對到包融而接受,藝術思潮也潛移默化地發生變化,中國當代藝術由於金融危機而帶來了類似的社會背景,冷寂的藝術市場進一步引發人們對當代藝術自身的批判思考。 中國的當代藝術始於中西方文化藝術的激烈對撞,八五時期卓有有建樹的藝術家,他們的開拓精神已漸行漸遠,或早已結束,只是在巨大的資本推動下對原有價值進行了延續性複製,對人文精神與文化意義的思考卻一直沒有被提到當代藝術創作的議程中來。西方藝術從架上繪畫,雕塑,到行為,影像,裝置,中國藝術家整個對它復習了一遍,在圖像形式的開創上,資源已經有了局限,人們對這些單純的視覺刺激似乎已經失去了興趣,無論是文化批判還是大眾的視覺消費都沒有得到滿足。人們的注意力幾年以來都放到關注市場的娛樂及時尚消費上面,而對藝術應該承載的文化屬性視而不見。而對於大眾而言,更多的可能是對當代藝術的疑惑。

當代藝術生態怪狀

三十年以來中國當代藝術在形式上對西方當代藝術的模倣雖然已經完畢,但對當代藝術思想深度的發掘上卻顯得有些低能,一方面是中國當代藝術進入國際語境的時候,西方觀眾對這些作品的誤讀,以西方的價值譜係與對中國知識背景的淺顯理解進行蓋棺定論和選擇藝術家,並以此滿足其對異國審美情趣的需要。另一方面中國前衛藝術對文化的深度思考在資本到來以後,很快就讓位於西方藝術口味對中國藝術品的價值選擇,並迎合這種對藝術的價值認同,對藝術品價位的關注遠勝過對藝術作品理性價值的追求,藝術品包含的精神價值含量大打折扣,中國元素與符號化的藝術作品諸多也是在掩蓋在文化背後對物質的過分貪婪。在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前衛性消失以後,中國的“前衛藝術”還是按慣性生存在它的光環之下,繼續為資本而生産複製。

我們可以簡單列舉一下當代藝術中引人思考的幾點現象:1.藝術的産業化、市場化導致當代藝術創造力的喪失。2.藝術家過分追求表像結果:形成物質的強者與精神的低能3.在工具理性壓制下,當代人的價值觀與人格被異化,功利主義過度膨脹4.媒體向流行文化與大眾文化過分地獻媚,知識消費的膚淺進一步導致文化的縮水。5.當代藝術過分嘩眾取寵與注重技巧包裝,缺乏實質的人文內涵。6.藝術江湖體制的流行與合理性文化規則的缺失。7.當代藝術與偽當代藝術並行於世;江湖騙子猖獗,當代藝術的前衛與先鋒色彩被江湖騙子的騙術所消解。8.普世價值下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流向逆差和民族主義的雙重標準

以上簡單列舉了一部分當代藝術中存在的問題,中國的當代藝術作為先鋒派一直在為中國藝術的新路徑尋找方法,而當代藝術從與體制內藝術決裂到利用資本崛起進而形成新的江湖體制,藝術發展始終沒有擺脫一個人為製造的障礙,最終還是沒有回歸藝術本身,藝術僅變成了誘惑人進入華麗殿堂的軀殼。

當代藝術的文化深度在哪?

現在人們談起文化的時候,言語裏面總是充滿了失望的情緒,有位藝術機構負責人直截了當地説:中國人現在不缺錢,缺的是思想。中國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時候,強烈呼喚一個偉大精神時代的到來,而長期以來都受著文化被不斷邊緣的困擾,在對抗這種困境的過程中後殖民文化理論等一系列西方現代研究成果成為顯學,西方學術蜂擁而入,雖然文化的激烈對撞始終存在,但根本性的轉折卻沒有出現,因而一直持續在文化的探索之中。

中國處在世界經濟的鏈條之中,金融危機讓中國的藝術市場飽受振蕩,幾年來追捧起來的當代藝術接受了一次洗禮,雖然部分人由此帶來巨大的利益損失,但大部分業內人士認為對當代藝術來説是一件好事,過分喧囂的資本對藝術的不利影響會有所消解。對於當代藝術的狀況,德國社會學家和哲學家齊美爾通過對精神—物質、主體—對象、個體—群體對立關係的思考變遷,分析認為現代主義會走上一條自律的烏托邦之路,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藝術必須遠離物質才能獲得獨立的精神與自由。

反觀前幾年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可以看出:中國當代藝術由於資本的介入與運作規則的不合理等因素,藝術自律的主體地位暫時讓位於以他律為主導的客體,以商業性為表徵的當代藝術他律性佔據了主導,形成了客體對主體的支配。以反映論為特徵的批評狀態結束,策略時代開始,藝術表現最主要的內容不再是藝術作品的直接呈現,而是藝術問題的提出,正如一位著名的藝術家所説:重要的不是藝術。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藝術的品牌性與藝術家的名聲成為被關注的對象,藝術偏離藝術本體而崇尚其背後形成的影響力幻象,為證明這種藝術價值的存在,藝術的人文價值也要通過量化的資本來顯現,藝術家以藝術符號為自己的作品申請專利,名聲與品牌成為策略追逐的目標。畢加索説過:凡是他手捍過的都是黃金,這裡沒有什麼訣竅,也不存在什麼天才的技巧,就因為他是畢加索。因而主客體的對象顛倒恰是一個當代藝術不可回避的問題。

一方面文化的消解把固有的理論體系分離成碎片,讓人們很難從整體上把握文化的體系,今天我們從大眾傳媒的雜誌與網路中獲取資訊碎片,而不會對這個系統進行知識體系的架構,在工具理性壓制下喪失了價值判斷力,人們的價值觀念受到影響,獨立的審美能力受制于當代的機械、資訊工具文明。正如人們對“名牌”的認識,為了從形象上包裝自己只會屈從於大眾口味所形成的價值認同,以名牌産生的效應來偽裝自己,在實際生活中喪失了作為個體的獨立審美。另一方面藝術人文主義缺失。在人文主義思想的引導下,表達的是人的價值,體現對人懷的終極關懷。隨著現代主義的興起,知識被不斷解構和膨脹,人們的任何動機都試圖在理論上尋求一個合理的解釋系統,對人類價值觀的認識失衡,給人性本能的墮落尋找了一個藉口,啟圖製造人類文化的徹底崩潰和人存在價值根本否定---怎麼玩都可以,做什麼都有闡釋的意義。

由此藝術呈現方式的變化必然導致審美風格的變遷與審美思想的轉向。阿多諾説“不是藝術模倣生活,而是生活模倣藝術”。當由科技衍生的虛擬空間在人們的精神世界佔據重要位置的時候,當代人不得不去面對這些新的問題;科學文明讓我們的生存世界發生巨大的變遷的時候,它同時又把人的精神進行排擠與壓制,搶佔人文領域的空間。

新時代條件下需要新的人文精神,而當代藝術應該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當代藝術解構了社會與人的思維,消解人的崇高感與征服的優越感,卻讓人面臨更多的精神困惑。正如勒努維耶所説:世界因為缺乏對超驗真理的信仰而備受折磨,隨著時代的變遷找尋不斷縮小的文化空間成為東西方共同面臨的問題。因此,從消解文化,形成後現代的文化碎片,到走向文化建構,應是我們當時代藝術發展的必經之路。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