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中國國畫之美(上)

時間:2009-02-02 | 片長:范曾 | 來源:CCTV

范曾學生劉波:非常有幸作為先生的學生親眼目睹了先生畫黃賓虹的全部過程。先生在畫的時候,他先上去以後不是從眼睛開始,而從眼鏡開始,眼鏡首先就畫小了,在後面看到的時候非常驚訝,怎麼眼鏡畫這麼小,可是你等他下面把眼睛開始,眼神畫出來,然後鼻翼,然後鬍子等等,頭顱出來以後,你感覺他再造了一個黃賓虹,我覺得沒有一張照片提供的是這樣子。他大概想像,根據他對黃賓虹的研究,根據他對黃賓虹繪畫的理解,重新塑造了一個黃賓虹,你現在再看,寥寥幾筆,他的性格完全在裏面,黃賓虹的精神在裏面,我想不是一個物質上的形象,更在相外之神。謝謝!

范曾:我補充一點,從開始畫眼睛,到最後完成,20分鐘。20分鐘其實畫的是痛快淋漓,一種內心的快意,剛把黃賓虹的腳畫出來,我自己歡呼“好”!完成了。

主持人:這是范先生的照片,香港的朋友能看得到嗎?從我來看,跟黃賓虹的精神氣質有非常相通之處。范老師您覺得有嗎?

范曾:他的命比較苦。

主持人:您的命比較好。

范曾:比較有福氣。我遇到改革開放30年,他還沒遇到。

主持人:但是那個精氣神和內在的精神氣質是很相似的。

范曾:對。

主持人:雖然這是照片,那是畫。

范曾:看看八大山人的鳥,一看這個鳥,他囚曲著身體,寥寥幾筆,把鳥的全部的內在生命表達的淋漓盡致,這種精神力量,那種內斂性,內在力量無窮大。這是八大山人畫的老楚,這邊畫的荷花小鳥,你看八大山人用筆,到了什麼地步呢?到了一個簡略得無法再簡略的地步,就是用最最簡略的語言表現最為豐富的內容。你們講,我們要現代化,要和世界接軌,一接軌,我們接到西方哪條軌上?接到西歐古典主義藝術,那是優化。接到現代在的軌上,那是見鬼,是不是。我説我們要走上現代,典範尤在,八大山人畫,不因為經過380年,他不保存他的青春,他永葆他美妙的青春。你先接近這個軌然後再説。

主持人:有沒有問題。我們遠道的朋友,香港的朋友,剛才范曾先生講中國畫是哲學的,在這樣一個前提下講的中國畫的意境美,你們幾位有沒有問題要請教范老師。

香港嘉賓:范老師,其實我聽到了你剛才一直提的主要都是哲學,你説回歸自然、回歸古典,其實全部裏頭很多的都是關於人生,人跟大自然的關係。大部分的人可能就是因為不了解大自然,也不了解我們的古典,所以沒法真正去了解中國畫以及中國的文化了。

范曾:你講得很對。今天我為什麼要放開去講,主要是能夠拓展人們的思維,堵住知識的妄言,因為現在好為人師的不少。其實對中國西方他都不了解,在那點點畫畫,上當的首先就是你們青年人。這就是我今天為什麼談回歸古典、回歸自然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要起第一個法門,打開這個方便法門大家就能進去。你進了以後再追求微妙法門不晚,今天我講哲學也是這個道理。

主持人:高嚴先生,作為青年畫家的畫和范老師在年齡上是有一定差距的,您贊成他剛才説的這些嗎?

高嚴:我贊成,我説一個簡單的例子,外國人為什麼畫不好中國畫,就是他不懂得中國的歷史,如果我們沒有傳統的東西、沒有根基的東西,他都不會有生命力的。當代的藝術,范老師講,指指點點,可能會忽悠人,可能不會留下很久,歷史會證明這些。

范曾:講得好。因為西方人,或者日本人,他對中國的文化的了解,他總是隔了一層。比如説在日本明治維新以前,他是全面的學中國,明治維新以後,他全面學西洋,他們派了很多遣隨使到中國來,到明代還派留學生到中國來。中國曾經非常牛過,大家不要以為中國現在這麼發達是真的後來居上,不是的,本來曾經居過上。唐代一個長安,有40萬外國商人,整個一個城給他們居住,比深圳的外國商人都多。所以日本人對中國文化的羨慕和崇拜很自然的。明代那時候有個“雪舟等楊”到中國來留學,到明朝來學南宋的繪畫,回去以後成為日本的畫聖。結果我到日本一看畫聖的畫,我總覺得隔了一層,和中國人不太一樣。同樣,西方人最初了解日本畫是從明治維新以後,世界上還有這麼好的畫,你想,西方人又沒有尖頭的毛筆,拿著水彩畫筆臨摹,他學日本畫,日本學中國畫,這種文化的阻隔都有很大的問題。諸位在座有信服,你們欣賞中國的美,有個天生的血脈裏的DNA的基因,有一個文化的RMA基因,所以你們比較容易接受。

主持人:范老師,我剛才聽到您説中國畫是哲學的。這個講座的過程的確長中國人的志氣,而且讓我們深愛中國文化。但我聽下來好象有一點點中國文化高於西方文化的感覺,也許我的感覺是錯的。

范曾:西方有高於中國的地方,比如説西方的邏輯思維,演繹法、科學的發展,中國有高於他的地方。中國的感悟思維、中國的歸納法、中國的天然合一,這個是我們優於他們的。他們優於我們的地方,因為憑著中國的智慧,比較容易拿來主義。西方人的邏輯思維拿我們感悟的東西比較困難。就是這樣一個道理。

主持人:最後其實我們還是優於人家。他的我能拿來,我們的他拿不走。

范曾:也不是完全拿不走,要用點功也行。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