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症候”當代藝術展——淡淡的失神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12-18 16:07:39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淡淡的失神

  杜曦雲

  儘管中國是一個多層面、多方向不均衡發展的國家,但伴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在大部分地區和階層依然基本生存狀況堪憂的同時,一部分有較為穩定的中等收入的人群也日漸增多並日趨定型。

  作為這個人群中的一員,肖娟的歷史意識和人文關懷是淡薄的,她所關注的,是當下的日常生活,瑣碎而平淡。姑且懸置對其的價值判斷,但她能在作品中袒露這一點,這種原初出發點有可取之處,因為她明白“真切”是藝術的首要出發點。如果內心本無激越、崇高而為賦新詞強説愁,以貌似偉大、正義來炮製一輪輪虛偽話語,只能因內心火種的缺乏而流於文化投機主義。一旦淪為此等性質,其欺騙性和危害性要大的多。

  從這種角度來看肖娟的作品,她的出發點和意義逐漸顯現。她的作品採取日常攝影般的視角,甚至很多作品的圖像來源有明顯的照片痕跡,這讓她的作品如一幀幀視覺日記。她的用筆是率性的,不求精緻,因為比起直接抒寫性情來,過分的精緻往往流於矯情而令人生厭。她用木版畫式的方式來對形體和色彩進行歸納,使她的作品抽離、過濾了豐富的差異和具體性,具有了一種“類型學”的意味,成為對她自己以及她所屬群體的精神狀態的歸納。

  肖娟所畫的,都是都市中産階級的日常生活狀態,日記般的“選景”之下,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幀幀平淡圖像。畫中人物,沒有恣肆的肉體放縱和淺薄的欣快,大都處於一種比較平靜、自足但又夾雜淡淡失神與憂傷的狀態之中,這正是都市中産階級的心理狀況:生活豐足而平靜,但在都市中又並非處於中心地位,於是呈現出“非中心化的主體”的平靜與失神,乃至時常百無聊賴但又安於現狀。他們的平面化精神狀態,與平涂的語言相契合。而且,這種間或的失神與憂傷,歸根結底,是與日常平淡生活中對存在意義的體驗有關的,當存在意義變成平淡時,種種莫名的煩惱和空虛也悄無聲息地滋生出來。從這個角度而言,肖娟的感知是敏銳的,表現是準確的。

  當然,歷史感的淡薄和視野的狹窄畢竟是不夠的,肖娟的作品,是對這一狀況較為準確的描述,卻並無價值的規範意義和反思的維度,這是她以及持有類似創作方向者們的問題所在。存在往往僅僅是存在,而並非是合理的理由,所以,如何讓存在的意義豐滿起來,是所有面對這種狀態的人們的共同問題。

 

  杜曦雲:青年批評家、策展人

  曾在藝術學院執教,擔任北京《美術焦點》編輯,目前為北京《藝術時代》雜誌執行主編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新婁東山水畫展
· [專稿] “症候”當代藝術展
· [專稿] 曹明、于晨油畫雙人展
· [專稿] 2008丁立人藝術展
· [專稿] 2008丁立人藝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