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迎奧運、篆書美、竇德盛大篆書法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4-28 16:37:40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近年來,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陽光衛視、東方衛視、湖南衛視、陜西電視臺、陜西日報、華商報等國內80多家媒體對竇德盛做過專題報道。

  在不斷積高的成就和接踵而來的榮譽面前,竇德盛始終堅守著自己的藝術操守,他的目光始終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大節上。他的作品多次向國家和公眾機構無償捐贈,並多次參加陜西的賑災義賣。

  2001年,北京申辦29屆奧運會成功,這是中國人民百年的心願。身為華夏子孫,北京承辦2008奧運會的消息令他特別振奮,尤其是後來,北京奧組委發佈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會徽為大篆“京”字和奧運會35個大項目的運動圖標時,他激動的熱淚盈眶,他感到了北京奧組委的獨具匠心和良苦用心,同時也感受到中國藝術被世界更加認可的自豪。心想,如果自己用中國最古老的書體大篆,書寫一些古 詩詞佳作贈送給國際友人,這樣他們更能深刻的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就在竇德盛剛剛有這想法的時候,他的一位北京書法家朋友來西安辦事,當看到竇德盛滿畫室挂著精美的篆書作品,就説:“這麼精美的大篆書法,為什麼不贈送給北京奧組委,讓更多的人關注中華古老文化呢?”竇德盛笑了,説:“咱們想到一起了。我還有更多的打算…”竇德盛就這樣費時幾年,做了精心謀劃:2006年竇先生創作丈二匹巨制——2008北京奧運會體育圖標和一幅用石鼓文筆意創作的八尺對開楹聯“美麗中國,健康發展;和諧世界,互助共榮”,及一幅與該楹聯書法尺幅相匹配的北京奧運徽標中堂作品,正式被北京奧組委收藏;2007年12月7日,受中國書協黨組委託,“著名大篆書法家竇德盛向北京奧組委捐贈20幅大篆精品儀式”在北京奧組委奧運大廈貴賓廳舉行,29屆奧組委執行副主席蔣效愚親自出席並接受所捐贈的作品之後的又一次義舉;2008年他又向北京奧組委捐贈28幅體育運動圖標作品並轉贈國際各單項體育聯合會。他認為,2008奧運會在北京舉辦是中華民族的大事,象徵中國在世界的地位和影響,而以中國傳統藝術大篆書寫中國古典文學的傳世佳作和體育圖標,做為禮物贈給外國友人和組織,不但代表了中國人民一種獨特的心願,也是對這一古老文化的發揚和傳播,實為精神與藝術雙贏之舉。

  四、未出土時先有節 到淩雲處仍虛心

  對於竇德盛先生的義舉,今年1月2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以整版篇幅報道了《大篆文化傳承者——竇德盛》,這在新中國大篆發展史上,作為中共中央的機關報如此的高調報道尚數首次。

  縱觀竇德盛的藝術道路和人生軌跡,可以看出對中國傳統文化篆書的執著追求伴隨著他的生命,在得天獨厚的古老地域濡染下,他對書法從童蒙的愛好到立志追求,從稚嫩的學筆到嫺熟自如,從書法愛好者到名家,藝術造詣日深,生命日趨成熟,而目標愈發堅定,一個大篆書法的傳承人形象在我們面前也日益清晰。中央廣播電臺的記者採訪稱他為書法大家時,他卻説:“一個有責任感的藝術家,不應醉心於一時的聲譽和地位。關於大篆書法,我自己還在一個不斷地學習和研究過程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儘管北京奧組委接受了我的大篆書法捐贈,儘管北京奧組委接受了我的大篆書法捐贈,而且確定用我的大篆書法贈送多個國家的貴賓和28個國際體育聯合組織,這只是中國書協和北京奧組委給了我一個機會,我相信,如果這個機會給了別的書法家,他們也可能比我做的更好。”竇德盛始終思考的是,如何把中國最古老的書體——篆書以更高的標準繼承和保留下來。

  2008年4月26日,“迎奧運 篆書美竇德盛大篆書法展”在全國政協禮堂隆重舉行,這是竇德盛篆書藝術的又一次整體展示,也必將為中國篆書藝術的發展寫下濃重的一筆。

 

   上一頁   1   2   3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北京藝門展覽
· [專稿] 朱隸 張君鋼 雙人攝影展
· [專稿] 趙牧陽“藝海活著”音樂專場
· [專稿] 朱屺瞻影像紀念展
· [專稿] 首屆宋莊雕塑交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