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專稿] 曹喜豐油畫作品個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7-08-09 09:13:0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2007 《秀——消費文化與視覺重建》曹喜豐油畫作品個展
  開幕時間: 2007年9月15日,星期六下午2:30PM
  展覽時間: 2007年9月16日-10月12日
  地點: XYZ 畫廊,798大山子藝術區D06-6-1
  聯絡電話: 010 8459 9299
  策展人: 范學宜 成國琴

  曹喜豐藝術簡歷:

  1977 生於山東諸城.
  2004 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油畫係.
  2005 《抒情城市》 油畫雙人展 北京
  2006 2006曹喜豐"秀"系列個展 北京大山子藝術區XYZ畫廊
  2007 上海國際春季沙龍展
  2007曹喜豐"秀"——消費文化與視覺重建 作品個展 大山子藝術區XYZ畫廊

 

  消費文化與視覺重建

文:曹喜豐

  “消費文化與視覺重建”這個題目,源自我幾年前寫的一篇文章,它些許揭示了當代中國文化的諸多要義,也是我個人思考與藝術創作的學術背景。

  消費文化寬泛一點來説就是大眾文化,消費性是大眾文化的主要特點。大眾文化成為主流的文化形態,是伴隨當代中國深刻的社會變革而逐步呈現的。在建立在農業文明基礎上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逐步退出,改革開放,使得以工業文明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的商品經濟得以建立。人的觀念也隨之改變,物質崇拜、主流意識形態理想的幻滅、觀念的解放、個人的覺醒、人口的大幅度流動、新階層的興起、家族宗法制觀念的逐漸削弱、社會的重新整合,成為轉型期中國的社會特徵。這對文化也造成很大的衝擊,“精英文化”作為主流的位置開始下移。高深的學術理論,難懂的哲學命題,退避一舍,成了教授們的課題;經史子集,子曰書云,以前作為國人安身立命之道也遭到忽略。網路文化、影視文化、低俗小説、通俗歌曲等則成為大眾的主要文化消費對象。

  消費文化在當下所體現的文化要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它的“反文化”傾向。是對精英文化話語霸權的肢解,文化已經不是高高在上的神性追求和權力追求,獲得它就能獲得某種精神拯救或者某種權力,而成為大眾的日常消費;其二是消費文化強調娛樂精神。輕鬆、易消化、刺激、好玩成為大眾消費的一個特點,對“沉重”的逃避,對“輕”的追求,更多的是對感官本能的滿足,忽略了對精神詩意的追求。當代人這種“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也是我的作品的主題關注;其三是消費文化強調個性。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打破了意識形態和知識對人的異化,自我的覺醒,對個性自由的追求,這也更多體現了以人為本,也使得藝術作品風格呈現多元化趨勢。

  文化變成消費品,這種時代語境與文化趨勢,使得“美學”這個概念闡述多樣化,相對傳統而言,“美”的概念是對感性物欲的超越,現在則是對感性物欲的表述,這也使得以“悲劇”為主要形式、以追求崇高、追求真善美為最高法則的古典美學原則遭遇顛覆,在消費文化影響下産生的波普藝術、暴力美學、卡通動漫、情色藝術、無厘頭、黑色幽默、魔幻現實等藝術形式,具備了新的美學特點。視覺重建的意思,就是傳統美學不足以解釋新興文化藝術時,美學已經到了重新書寫或續寫的時候了。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東京畫廊——亞洲身體
· [專稿] 梁衛洲攝影作品展
· [專稿] 雲天影像空間《對話》開幕酒會
· [專稿] 泰國當代:魅力與裂縫
· [專稿] 向背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