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中美文物之爭難解之結 美國務院握有決定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10-23 20:48:09 | 文章來源: 鳳凰網

    為了取悅博物館館長、藝術品交易商以及不開心的考古學家等不同利益群體,美國國務院同意推遲對中國所提出美限制中國藝術品以及文物進口的要求作出的決定。

    紐約時報10月18日報道,2004年5月,中國曾要求美國對進口中國藝術品以及文物施加限制,因為美國的文物市場導致中國文物流失以及文物被盜情況嚴重。

    根據中國國家文物局的説法,要求美國出臺這項禁令,是為遏制中國愈演愈烈的文物偷盜、走私之風。目前禁令出臺尚無明確的時間表,但在中美兩國的文物及收藏界,圍繞禁令的爭論一直在持續。

    紐約時報報道指出,美國國務院原本將在2006年秋季做出決定。但是包括紐約參議員舒默(CharlesE.Schumer)在內美國官員在春季和夏季陸續向國務院提出異議,對中國這一要求的法律根據以及決策過程的透明性進行挑戰。“我們還沒有脫離困境,但是推遲做出決定的消息表示他們在聽取和理解我們的關注。

    美國務院握有決定權

    2004年5月,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在美國考察訪問時,向美方提出,要求美國嚴格限制所有的超過100年的中國古董流入美國。也就是説,民國之前的文物均在限制之列。

    據中國媒體報道,1949年以來,中國實行的一直是乾隆60年(1795年)以前的文物限制出境。中國政府的這一要求,不僅將限制出口美國文物的年限擴大了一百多年,更重要的是,美國政府將第一次承擔起阻止中國文物流失的責任。

    該要求的依據是美國在1983年曾經通過的一項文物進口法案。該法案同意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0年《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産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向努力保護自身遺産的國家提供幫助,限制相關文物進口以切斷美國市場對該國文物的需求。

    “我們不是第一個向美國提出這種要求的”。當時參與中美談判的國家文物局官員説,此前已經有柬埔寨、馬利、義大利、哥倫比亞等11個國家在美國成功申請到了進口禁令。

    報道指出,該官員介紹,單霽翔回國後,國家文物局即整理出了一份詳細的法律文件送交美方,詳細介紹了中國文物監管的情況和中國文物非法出境的流失情況。但是為了確保客觀,美國政府專門派出調查員來了解中國文物監管和外流情況,這也是美國政府第一次就保護他國的文物派出調查員。

    這名美國調查員在中國的行程包括北京文物市場、天津海港等地。負責接待的國家文物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她考察的目的有四:察看中國是否存在文物非法出境的現象;中國政府有沒有實施具體的管理措施防止文物非法外流;如果截斷中美之間的相關文物通道,會不會影響到美國人民欣賞中國古老文化;假如中美簽署協議,中方是否還會與其他國家簽署類似協議。

    “從中國文物現狀和此次考察情況的結果來看,這四條標準中國肯定是達到了。”上述官員表示,這四條標準正是美國能否採納這份協議的主要杠桿。美國國務院文化財産辦公室表示,中國的請求必須先由總統顧問委員會審閱,該委員會將按照標準進行核查。

    最後將由美國國務院做出決定。但對於何時會有最後結果,復函中稱,“由於這一過程正在進行,所以現在還不能回答這個問題”。

    中國流失文物近半入美

    中國文物界人士認為,之所以首先選擇美國提出保護要求,是因為美國是中國走私文物的最大銷售地。在公開的數字中,美國對中國文物的國際拍賣只佔4%的份額,但國內很多古董商人稱,中國文物最終流向美國的比例遠高於此。華爾街日報報道,從中國流出的近半數古董文物最終都落到美國的收藏家手中。

    美國美中收藏家協會會長周德昭承認,有的收藏家擁有的古董中確有一些是買自走私者之手。該協會的會員基本上是華裔或華人,一直注重收藏中國文物。國外拍賣市場很多精品都出自他們之手。但是,這些有著中國血統的收藏家卻很少把手中的寶貝交給中國國內的拍賣公司,其原因就是他們擔心,這些文物在入境時被中國海關扣留。“不誇張地講,100件流向美國的中國文物,99件都屬於非法渠道出去的。”國家文物局的一位負責人説。

    這位負責人稱,在紐約、倫敦、香港、布魯塞爾等全球四大藝術品市場的四個集散地中,紐約是世界文物的最高端市場。美國收藏家開出的高價刺激了違法分子“瘋狂”盜掘考古遺址、走私各類文物,包括墓葬中出土的青銅器和陶俑。

    國家文物局在向美國提交的上述法律文件中表達了同樣觀點。“如果美國政府採納,等於是切斷了一個重要的終端市場,盜掘出土的中國文物缺少國際市場而留在國內,而在國內,所有出土文物都屬國家所有,不允許私人交易和收藏的。沒有了利益驅使,自然會減少猖獗的文物盜掘走私現象。”國家文物局原局長張得勤如此解釋申請此項“禁令”的目的。

    不同群體不同期待

    4月13日,蘇富比拍賣公司在北京預展,吸引了馬未都等中國幾名頂尖級的收藏大家。馬未都告訴記者,有些古董在國內的拍賣場中幾乎是見不到的。

    “蘇富比收的東西當然好了,他們在境外收,在境外拍,我國的文物法管不到他們。很多東西,他們能收到,我們國內的拍賣行就收不到。”榮寶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尚勇説。

    但一旦進口“禁令”的協議達成,這一局面也許將有所改觀。紐約時報報道,紐約總部的蘇富比拍賣公司此前已經向美國國務院遞交了一份反對報告,表示此協議中涉及的內容過於寬泛,足以影響他們的中國藝術品生意。

    報道稱,美國考古學家、文物保護主義者和古董交易商、博物館就此協議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派。前者贊成通過進口“禁令”以消除對文物考古現場的破壞,後者則擔心會對自己的收藏和買賣産生影響。

    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有藝術品經銷商認為,該項禁令將外國拍賣行和經銷商排除在文物交易市場之外,使中國拍賣行和商人可以避開他們的主要競爭對手,對他們是有利的。

    “我當時的感覺是內心一陣竊喜”,北京的收藏家任雅武在聽到這個消息後説。“如果美國政府同意中國的提議,那好的東西出土後流不出去,只能在國內消化,價格勢必會下降,這對國內的收藏家來説,肯定是好事。”任雅武説。

    華爾街日報報道指出,美國文物經銷商曾就此協議向美國國務院遞交一份報告,報告裏表示,他們的貿易活動實際上有助於文物保護。弗吉尼亞的一位經銷商認為,中國有很多因為基礎建設導致文物被破壞的現象。比如三峽工程,他的客戶如果不購買這些墓葬品,它們很有可能被損毀。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