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蘇博新館高峰對話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10-23 13:11:36 | 文章來源: 蘇州日報

 

趙無極和他的作品《黑白夢》

蔡國強和他的作品《水巷尋夢》

徐冰和他的作品《背後的故事》

    趙無極、蔡國強、徐冰,代表著華人藝術家最高成就和當代藝術領域最炫目的名字,他們和貝聿銘一起,為蘇州博物館帶來現代性。現代藝術廳共三間展廳,三位藝術家各據一間。趙無極帶來1972年以來的19件作品,蔡國強和徐冰則為蘇州“量身定做”了裝置藝術作品

    正對走廊的展廳,展示的是趙無極的《黑白夢》。一進門,是一堵白色墻壁,仿佛蘇州園林中的障景。轉過這堵墻,別有洞天。墻背後是一組水墨畫組成的屏風。

    蘇博新館還在建設中時,貝聿銘已經向三位藝術家發出邀請,藝術家們也都先期來看過展廳,因此,作品同場地之間具有某種呼應,布展幾乎渾然天成。

    趙無極的19件作品組成《黑白夢》。包括一件油畫《漢廟》,一組屏風,16幅水墨畫(其中有5件新作是首次展出),1本書———和法國總理多米尼克·德維爾潘合作的畫冊,總理為趙無極的畫寫了11首詩。

    這些畫説了什麼?趙無極的法國助手説,不知道。你看見了什麼就是什麼,絕大多數畫作都叫《無題》。有時你看見禪意,有時看見激情,有時圓融,有時激越。黑白水墨呈現出廣袤的世界,完全是抽象的,甚至沒有顏色,但富有變化,充滿生命律動。這是趙無極獨創的“抒情抽象派”。以東方傳統為根基的抽象繪畫,使得中西藝術在精神上交融。

    “受傷的地平線上/散佈著士兵、商人、農民/一顆鐵釘橫在翻轉的土裏/綢緞在鏡的手中沙沙作響/骸骨在爐膛深處/血印流在磚上/沙漠商隊依舊在月光路上穿行/到處是缺席的香味”。這些意象豐富的詩句,描繪了德維爾潘總理從趙無極的畫中看到的世界:故事、歷史、感情、詩、哲學……

    趙無極和貝聿銘,兩位大師之間半個世紀的友誼,是享譽全球藝壇的佳話。在新加坡的RafflesCity建築和北京的香山飯店,兩人有過成功的合作,趙無極的作品被陳設在貝聿銘設計的建築內,建築大師和繪畫大師的作品珠聯璧合。如今,在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中,兩位大師的作品又一次結合在一起,為世紀佳話增添了華美的一章。

    蔡國強的作品叫做《水巷尋夢》。這位以火藥畫及一系列行為藝術、裝置藝術作品引爆藝壇的藝術家,帶給蘇州的是火藥畫《春秋》,以及它前面懸挂的99艘由4公斤黃金打造的船。展廳一角的電視螢幕上,反覆播放著這幅火藥畫的製作過程:20多種火藥粉灑在麻紙上,遮以各種人和動物的形狀,爆炸……

    春秋與船,關於蘇州的想像,歷史、戰爭、生活……釣魚線將一個個金色小舟從展廳天花板挂至頭頂的高度,九十九艘串聯的金船像條河,又像條龍,蜿蜒在空中。九十九條船構成的線條如同蘇州的水巷,黃金小舟象徵蘇州的富裕。這個裝置藝術作品像長卷一般展現小橋流水人家的風情。

    去年夏天,蔡國強應貝聿銘先生邀請,為蘇州構思了這件作品。這裡的展廳不同於一般的美術館,通常美術館的空間都像個盒子,這裡則有參差錯落,會不會給布展帶來難度呢?蔡國強説:“對我來説什麼樣的空間都可以,它的有限就是我的新的可能性。”本來他打算把船穿插在觀眾中間,現在則利用廳中的一道橫樑,反而有平面的效果,使觀眾能完整地欣賞作品。

    蔡國強的作品入選供美國各高等院校學生閱讀的教科書之一《藝術形式》。當代華人作品入選的僅有兩人,一是貝聿銘,一為蔡國強。

    “對面是黃金,這裡是廢物。”享有國際聲譽的當代藝術大師徐冰這樣描述自己的作品。

    徐冰受貝老邀請在蘇博開館之際,展出一件裝置藝術作品《背後的故事》。《背後的故事》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幅具有東方韻味的水墨山水圖,山回水曲,煙波浩淼。不要沉迷於此,展覽之意,是在背後。巨大的陳列窗背後,是觀眾意想不到的東西,意想不到的表現材料,意想不到的表現手法,徐冰説展覽就是要給觀眾一個想不到,第一眼看上去很漂亮的山水圖,走到後面,卻完全是另一種感覺,這樣觀眾會對藝術有一種全新的認識。

    《背後的故事》當然還有許多看不到的“背後的故事”。

    在蘇博的館藏中,徐冰選中了清代龔賢的《山水圖》,相較于開始被推薦的沈周的《岸坡圖卷》,徐冰覺得前者更適合用藝術的特殊手法再現山水的情境。選原本認真,選表現藝術的特殊材料,徐冰也花了不少心思。棕,四處打電話採購的時候,這種原來用作棕繃的材料,現在就連好多老蘇州家裏也幾乎絕跡,上下求索,最後終於在吳趨坊西中市那裏找到了。麻是從張家港採購來的,還有好多讓人意想不到的材料,比如各種樹枝,芭蕉上的枯葉,又是從靈岩山覓到的。看來不起眼的材料,徐冰説在表現藝術的時候,卻各有各的妙用。龔賢《山水圖》很有裝飾感,棕、麻一起很適合表現山水畫裏的那種皴法;芭蕉上的枯葉和紙塊又特別適合國畫裏虛實的點;樹葉被噴了黑漆可以更好的表現國畫的水墨意境……磨砂玻璃背後,貼了燈箱片,再貼上這些特殊的藝術材料,徐冰和身邊的學生很默契的製作著,學生可能也是受了徐冰老師對藝術執著的感染,有時候會提出一點自己的意見,徐冰認真的聽了,前後仔細看過,再婉轉表達自己的看法。製作完成一直到淩晨一兩點,學生説老師創作的時候很投入,很忘我!短短幾天合作,已經深有感觸。

    徐冰作品的展館旁邊就是貝老在蘇博的片山假水情景。同樣是水墨山水圖,兩位藝術大師都運用了讓人想不到的材料,又同樣把山水意境表現到了極致,是偶然,卻絕對有異曲同工之妙。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